清末海军爱国将领邓世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94
本馆由[ ghoskyno1 ]创建于2010年01月29日

第36节:山雨欲来(9)

发布时间:2010-03-07 11:36:46      发布人: ghoskyno1
第36节:山雨欲来(9)        
  对此,袁世凯答道:  
  “此刻最需要我们两国同心合力,你说的话我原则上赞同,但需要请示本国政府。”  
  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软弱了呢?一定有隐情!一向对中日问题抱悲观论点的袁世凯,对大鸟的态度产生了怀疑。这时,袁世凯已经接到李鸿章关于根本方针的指示,即:平定朝鲜之民变,远不如防备日本重要。日本若撤军,我清军亦撤退。  
  6月13日,举行第二次会谈。  
  “撤兵问题,已获得本国政府批准。”袁世凯说,“已中止两千增援部队的派遣,请日本方面也命令后续部队原船返回本国。”  
  “用电报已经来不及阻止后续部队,但可以派人去仁川,同部队指挥官联系。总之,我们尽可能不让部队登陆。”大鸟说道。  
  似乎由于共同努力,双方会谈取得了成效。撤兵问题在原则上达成了协议。  
  这样就能圆满解决了吗?第二次谈判结束后,袁世凯送走大鸟,心里还不踏实。  
  “谈得不错呀,恭喜!”唐绍仪这么说,可袁世凯没有表示同意。  
  “还需要悄悄地观察一个阶段才行!”今天的袁世凯已经不似往日,变得很稳重了。  
  东京,外务省。  
  外相陆奥宗光给汉城的大鸟发电报:“停止登陆碍难照准!”开战之事,已写进日程表,不能更改。  
  陆奥在其著作《蹇蹇录》中说:“该公使(大鸟)频向政府来电,意谓目前阶段派如此众多兵员来朝鲜,使朝鲜政府及人民,尤其是第三者之外国人,抱无谓之疑团,在外交上实非上策。然而,视我国之内情,业已形成骑虎之势,中途不能改变既定兵员数。而且,综观清政府之外交手段,近期如何逞其谲诈权变之策,最后将如何欺我,均难预卜。”  
  地方各自为政,中央予以控制,是后来日本的大陆政策的主要模式,但这时还不是那样,起码大鸟公使是个例外。代理公使杉村等人仍然是强硬派,他们责难大鸟的软弱无能。  
  接到外相复电,大鸟再一次发电报说:  
  “让过多士兵登陆,必然招致外交上的物议。务请命令本使认为多余的士兵全部撤至对马待命。希与陆军大臣商议后,训令大岛(旅团长)执行。”  
  “大鸟公使的心情我十分理解,但……”陆奥把电文反复读了多次,自言自语。  
  在朝鲜,欧美外交团及侨民们如何看待日本,陆奥是十分了解的。他也是外交官,比谁都更为担心。  
  进驻汉城的日军,不管军纪多么严格,不管行动多么稳当,军人毕竟是军人,一个武装团体绝不会被看成是和平的。日军从仁川往汉城调动,外国使团和侨民看得一清二楚。在牙山登陆的清军却原地不动,所以,他们没看见,甚至也没意识到。  
  而且,即使知道清军两千人登陆,用陆奥的话说,外国官吏及商民等“不拘表面上如何,内心里仍然默认朝鲜是中国的属国,而且相信这次清政府出兵是依据朝鲜国王的请求”。  
  陆奥感到遗憾的是,日本把朝鲜当做一个独立国,两国间缔结了《济物浦条约》,却不为外国所详知。  
  谁都认为朝鲜国王或朝鲜政府决不会要求日本出兵,相反,清军出现在他们眼前,他们会认为这是应朝鲜政府的请求而来的。  
  “他们(外交团与侨民)不问我国政府出兵之名义及其真意如何,错误地认为这是日本政府平地掀起风波,利用时机,企图侵略朝鲜。因之,他们对中国比对日本更多地抱有同情心。欧美驻朝鲜的外交官、领事官,将他们的推测分别报给本国政府。至于那些商民,更加胡猜乱想,向本国报界宣扬。在日清事件之初,此事必将触动欧美各强国之感情。”陆奥在《蹇蹇录》中已经承认国际舆论对日本非常不利。  
  他深知大鸟公使的处境是十分困难的。在该书中,陆奥还写道:“大鸟公使所请,虽极稳妥,但……”  
  陆奥承认大鸟的要求是正当的,但是,正如他所说的,目前正处于骑虎之势。  
  当然,日本外务省也不断接到日本驻各国外交官的电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