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全部转载于厦大中文77新浪博客:
鲁建华:纺织品贸易谈判我们让美方震惊
转自《厦门商报》
【事件回放】
2005年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做出了对来自中国的化纤制针织衬衫、化纤制裤子、棉及化纤制梭织男衬衫和精梳棉纱采取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不满。当年11月8日,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商最终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

【亲历】
2005年11月22日下午,商务部在京召开“中美纺织品协议情况通报会”。会上,时任商务部部长的薄熙来等我方谈判组成员向参会者介绍中美“纺谈”过程,薄熙来首先隆重推介中美纺织品谈判组的我方成员。
“你们三个人站起来,让大家认识认识。”随着薄熙来一声令下,商务部外贸司司长鲁建华、副司长孙继文和纺织品出口处处长包玲等三人被推到了媒体的镜头前,成为了明星。
鲁建华就是厦大中文系77级学生,他现在是商务部办公室主任。昨天,他的同学见着他,都问:你怎么这么瘦?同在商务部工作的同学说,他最近还胖了呢,他跟美国人谈判的那阵子才真的瘦了。
鲁建华说,那段时间,每天开完会,经常都是十二点了,他们还要开一个半小时的车返回住宿地,回去之后,还要讨论到半夜二三点,第二天,六七点又要往华盛顿赶。

在中美“纺谈”握手言和后,薄熙来在评价商务部的工作团队时无比欣慰:大家都很勤奋,有拼搏精神,谈判时经常熬夜,为了国家利益,他们都很刻苦。
由于涉及最终协议的内容,第七轮谈判在技术数据层面上的工作量很大。当时由13人组成的中方小组带去了130多种产品、不同的增长率、不同基数的数据,为谈判做了充分准备。不同数量管理方式对我方利益影响的大小,中方能在三分钟之内立即作出反应。而美方还没有计算出来时,中方谈判人员已把数字搁在谈判桌上了。事后美方的评价是:中方谈判小组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令人震惊。
原载 厦门网[海峡网] 2008-01-01
[亲历中国] 校友目睹中国大事记
记者 佘峥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