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社科院首任院长杜襟南病逝
享年96岁,解放广州期间他是一系列重要紧急电报收发的关键人物
中国共产党党员、老红军、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离休干部杜襟南(享受正省长级医疗待遇)因病于2012年6月11日11时24分不幸在广州逝世,享年96岁。杜襟南遗体送别仪式定于6月16日上午10时在广州殡仪馆白云厅举行。
杜襟南先生和本报颇有渊源。在去年本报策划推出的《广州百名老共产党员影像档案》中,一篇《一对亲兄妹党的好儿女》的报道,再现了杜襟南(原名陈嘉)、陈平这对革命兄妹的感人故事和精彩人生,音容犹在,斯人已去,追思怀想,精神长存。
长期从事秘密电台工作
杜襟南,原名陈嘉,福建人,1916年出生于上海,3岁随父亲到广州生活,1933年组织了进步文学团体并宣传进步思想,同年12月被捕入狱。
1942年杜襟南任东江纵队电台政委,负责东江纵队的机要电台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日本投降后,杜襟南被派到香港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9年10月初,解放广州的战斗打响,担任机要科长的杜襟南负责中央军委与华南分局之间的电报往来。解放后,杜襟南调到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工作,1982年从北京调回了广州,筹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直至1989年离休,其间组织开展了《广州年鉴》和《广州市志》这两项广州重要书籍的编写。
解放广州收发重要电报
1949年10月初,解放广州的战斗打响。中央军委与华南分局之间电报频繁往来,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机要科长杜襟南和同事们每天24小时值班。在这些重要紧急电报收发中,有毛主席在10月12日凌晨发来的两封电报。这两封电报在解放广州的整个战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上“共嫌”后更想入党
杜襟南17岁那年(1933年),因参与创办进步的“力社”文学社,被国民党当局以“共嫌”(共产党嫌疑)的罪名投入南石头监狱,关了两年多。结果,他在监狱里接受了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因为里面有地下党支部,他了解了党的宗旨,并坚定了加入共产党的决心。
“文革”的时候,杜襟南被几百人批斗说是“党的大骗子”、“死不悔改的走资派”,差点被取消党籍。他解释不清,精神压力很大,但他从没想过放弃。他坚信自己的清白,不承认自己是反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