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吃掉4.5万英镑”
《央视网》一篇题为《外媒曝15名奥运官员在中餐馆一顿吃掉4.5万英镑》的文章报道,英国一家网站日前曝光称15名奥运官员吃一顿午餐花了4.5万英镑,人均约合3万人民币。从餐费收据可看出,15位奥运官员不但消费了一瓶轩尼诗1853白兰地花费1.9万英镑,也有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食物,比如15英镑一块的五香鸡、5英镑的素炒饭、15英镑一份的水果和7英镑一份的冰糕盘,这顿餐仅服务费就达4962英镑。
绝对是“天价午餐”了,虽然尚未确认午餐是哪国奥运官员消费,但该新闻一经传入国内,即成为微博热门话题,网友除普遍对奥运官员奢侈消费表现出强烈不满外,很多中国网友甚至先入为主,一口认定这顿饭就是中国奥运官员消费,也有一些网友还含沙射影地谴责中国奥运官员这一奢靡行为。
笔者虽不认为这顿奢华午餐肯定是中国奥运官员消费,但也无法排除这样的担忧,其理由有大致四:一是这顿“天价午餐”发生在中餐馆,中国人消费的概率相对较大。这一点估计也是众网友怀疑中国奥运官员消费的最重要原因。但笔者以为,也不能排除其他国家奥运官员消费的可能性,因为除了华人区(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奥运官员更喜欢吃中餐之外,亚洲一些其它国家也有吃中餐的习惯,因此也不能排除西方人特意去品尝中餐的可能。二是中国官员有奢侈消费的习惯。据说目前世界上的鱼翅、燕窝,基本上都是华人在消费,而中国官员更是以食用这些玩意儿来体现身份。在国内,只要有官员参与的宴会,消费档次都不会太低,据说目前首都北京“万元一桌”因为过于平常,已经不能体现官员身价,“谈事”多转移至更为私密、更为奢靡的会所进行。三是中国官员敢于“高消费”。去年开始,各部委开始公布“三公消费”,可一些数据实在是让老百姓失望,部委究竟都在招待谁啊?无非是上级、同级、下级,也就是“你请我,我请你”,都是公职人员之间的“互请”,最后却要由纳税人来买单。从这么多不够明细的账单里,我们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官员真能吃、真敢吃”。既然官员在国内敢吃,到了国外当然也不能丢了那个身份、掉了那个价啊,何况这顿饭可以悉数报销?四是中国奥运官员有居功自傲,自我犒赏的条件。上届奥运会,中国以51枚金牌排名“世界第一”,本届奥运会中国也是一直占据金牌榜的首位,昨天才降格为“世界第二”,中国奥运官员的喜悦之情可以想象。而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有了成绩当然就有理由“庆功”,因此奥运官员先自我犒赏一下也绝非没有可能。
笔者以为,如果该顿饭果真是中国奥运官员所为,将严重影响国民对奥运的态度。而在废除“举国体制”成为社会热议的今天,也一定会加速“举国体制”的终结。
无论如何,希望中国权威机构及时回应社会质疑,更希望“一顿吃掉4.5万英镑”并非中国奥运官员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