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笛衫:也忆任东来
廖笛衫:也忆任东来[学界师友追思任东来教授(之十四)]
时间:2013年5月5日 作者:廖笛衫 来源:读书单
二日傍晚,没来由地登陆SAIS的Facebook Group(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居然举目主页上都是美国同学们的哀悼任东来教授的消息,不禁愕然。
早闻他突患恶疾。去年九月间,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曾受教于他的同学还一同送过卡片,但还是没料到居然走得如此匆忙。
任东来是中国第一位美国历史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2013入选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学者协会。迄今为止中国仅二人获此殊荣。
任教授在我停留中美中心的短暂一年中,学术讨论并不多。 但我们算是在入学时有交手,任东来教授在面试中常扮黑脸,三两下便将自视甚高的学生杀的片甲不留。他为人教学都颇有性格,常直言不同意主流马克思主义史观。但实际上起课来,人却好说话得不得了,对于我反复地迟到、不做Reading,及其他幼稚的行为,都一笑而过。
他的课程,亦改变了我现在播报新闻时的很多看法。仍然记得他一段《冷战史》课上的论述, “历史事件为什么发生在某一年,某一任领导人期间,大部分是偶然性推动的”。
现在我能够有幸涂鸦两笔新闻纸,也算是拜他那本多年前写就的《美国宪政历程》所赐。其书娓娓道来联邦最高法院在过去两百余年间25个重大案件: 第一修正案表达自由,第五修正案防止公权力滥用。纽约时报案与卡尔·伯恩斯坦,隔着重重太平洋,启蒙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代懵懂学生。正是由于在07年读该书,才萌生了考中心、做新闻的想法,当时看来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确实“偶然地”改变了我的人生。
当下,宪政已然是热门话题,然而21世纪初在中国大多数法学院,试问谁会又认真地教授或者学习美国宪法,尤其是权利法案呢?学者在为人冷落时仍能够坚持,最难能可贵。
如果说再读该书我领会到了什么,那就是无论宪政、抑或新闻自由,即使对睿智犹如九位最高大法官(justice),也都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1972年的Branzburg v. Hayes案中,最高法院违背了保证记者在大陪审团前拒绝透漏其情报来源姓名的应有权利。在该案中,斯图尔特大法官曾说 “时光流逝,政府手中的权利渗透到了各个角落,这些当权者, 不管用什么政策手段,只想永久地存在, 而人民才是最终受害者”。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样的权利继续存在着,我们是否能够有力地约束当权者手中的权力。
PS:在我现在所在的城市,新闻记者的收入时有不如苹果店员。曾经想过等工作顺利一些时,将上述从业原因讲给任教授听,没想到就此永远错过了。
方才有一同窗问:他都不在了,你是不是可以转行了?
答:不好意思,他教了我一个很傻X叫做理想的东西。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13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