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医学伉俪李秉权,胡素秋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89904737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9年10月14日

2005年3月29日,李秉权教授因病辞世

发布时间:2019-10-14 09:21:45      发布人: 天堂使者

1953年3月,卫生部在天津医学院举办全国首届"脑系外科高级进修班",为期一年,李秉权在选送之列。参加这次进修的23个人,日后成为了我国各地神经外科的带头人。


1954年10月,李秉权学成回到昆明,在无专门病床、无固定助手、无开颅专科器械设备、无专科护理的情况下,因陋就简,创立了我省第一个脑系科门诊,填补了我省无开颅术、无神经外科的空白。


折叠个人成就

1960年,从云南大学分出独立建院的昆明医学院成立了我省第一个神经病学教研室和第一个神经专科病房,由李秉权和一位内科主治医师带领一批年轻的内、外科医师、护士,开始从事专门的神经科工作。从此,更多的"首创"和"第一"在李秉权的手中诞生:


--1966年5月,在我省首次开展"人体大脑半球切除术",成功地为一例患癫痫8年并左侧偏瘫的16岁男孩进行右大脑半球切除,该病例的"随访观察报告"获"云南省1983年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8年,李秉权与五官科医生合作,施行全国首例"经颅中窝硬膜外进路面神经移植术"成功,同年光荣地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并获奖;


--1979年,创新运用"颅骨大骨瓣切除并脑室外引流联合减压法"抢救颅脑火器伤员,使得死亡率大大低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大小战场上各国的治疗水平,荣获一等军功章、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在国内首次为一双头畸形人成功切除寄生性小头,获云南省1982年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7年,在国内首先引进西德"经颅三维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并率先成立全国第一个"经颅多普勒超声室",为北京、上海、佳木斯、长沙、成都、重庆、贵阳及我省昆明、玉溪、楚雄、临沧等医院培养TCD技术操作高级医师多人……

捐献遗体 还要为医学事业服务

当了一辈子医生、教了一辈子学生的李秉权深知,一直以来,可供教学和科研用的遗体太少了。按照教学要求,医学本科的学生应该是2至3人实习解剖一具遗体,但由于数量不够,昆明医学院是32到35个学生用一具遗体。现存的遗体不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连教师的临床科研也不能满足;有些遗体已经是在反复利用,学校教学用遗体的拥有量和教学的需求量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这让李秉权深感忧虑。

1993年,71岁的李秉权退休了,除了参与会诊、看专家门诊之外,他每天都伏案读书、写作、翻译医学著述。渐渐地,年事渐高的李秉权开始感到身体每况愈下。

2000年,李秉权曾不只一次地对夫人和3个子女提到捐献遗体的事,他说:"我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死了以后也要拿这身'臭皮囊'为医学作一些贡献,学生在我身上练熟后,病人就可以少受些痛苦。我患过脑腔梗、高血压血管硬化,可以做病理解剖;解剖切完用完之后,再做成一副骨架,供教学使用。"对于李秉权的这一决定,夫人胡素秋和3个儿女一开始有些难以接受,但深知李秉权心愿的他们,最后都在申请表上签了字,而且,夫人胡素秋也填了捐献遗体申请表。

2005年3月8日,李秉权、胡素秋同时领到了昆医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发给的捐献遗体"荣誉证书","总算是了了我的心愿了"--李秉权放心了。

2005年3月29日,李秉权教授因病辞世。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