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基 对文学反思

那些系列文章,还有后来写成的《国学的新研究与陈独秀的偏激》和《文化论争与学人评价》等文,主要提出了如下看法:正如历史实际所昭示的那样,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整个革命文学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进入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相对较晚,早期又经历了认识上的误差,直到1938年以后,随着毛泽东同志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革命文艺界对继承文学遗产的马克思主义认识才达到全面和成熟。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左”的政治影响),在实际中又出现了背离正确理论和认识的错误偏向。鉴于这种历史经验,邓先生认为:在全局和整体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同时在局部和部分上注意借鉴和吸收西方各种具体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批评范式,用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这种研究不仅仅在于解读和阐释宏观或微观的文学史现象,而是最终做到理论的升华和总结,从而丰富已有的文学观念和理论,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那些论述近代戏曲文学学科建设的文章,代表了邓先生对古代文学(含近代文学)学科建设的看法:衡量一门学科繁荣发达的主要标志有两条:一是在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研究著作,而其中又出现了人们通常说的权威著作;二是在一门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出现众多研究著作的同步现象,产生一批研究家,其中还应有学术泰斗。一门学科的繁荣发达是在历史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在追求创新时,总是要利用历史积累。只有创新和积累达到了辩证统一,古代文学学科才会不断发展。基于这样的学术观点,邓先生总是要为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方法》课程,当他应邀到全国各地高校讲学时,也总是选择《古代文学研究与方法论》作为他的重点演讲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