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学者邓绍基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89025793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3年03月28日

邓绍基 对文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3-03-28 10:05:31      发布人: jackson
邓绍基邓绍基
1978年,当时正处于拔乱反正时期,出于研究工作需要,邓先生写了一系列回顾和反思“五四”并建国以来关于文学遗产研究的历史经验的文章,计有《五四以来继承文学遗产问题的回顾和探讨》《建国以来关于继承文学遗产的一些问题》 《五四文学革命与文学传统》和《坚持马列主义理论指导,提高古代文学研究水平》等论文,就五四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承文学遗产的历史经验作了切实的探讨,提出了不少见解,对当时文学史研究界拨乱反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他自己对这些论文也有清醒的认识,他曾对研究生说过,他知道胡乔木同志称赞过那篇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承文学遗产问题的论文,也当面听到过钟敬文、程千帆和吴调公等前辈专家的称誉之言,但他自己认为那些文章存在着理论上展开不够的弱点。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邓先生在担任中国近代文学会会长期间,在《传统·创新与学术民主———在全国第四届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关于建立近代戏曲文学学科问题》和《近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等文章和发言中,就近代文学学科建设方面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在近代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影响。

那些系列文章,还有后来写成的《国学的新研究与陈独秀的偏激》和《文化论争与学人评价》等文,主要提出了如下看法:正如历史实际所昭示的那样,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整个革命文学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进入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相对较晚,早期又经历了认识上的误差,直到1938年以后,随着毛泽东同志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革命文艺界对继承文学遗产的马克思主义认识才达到全面和成熟。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左”的政治影响),在实际中又出现了背离正确理论和认识的错误偏向。鉴于这种历史经验,邓先生认为:在全局和整体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同时在局部和部分上注意借鉴和吸收西方各种具体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批评范式,用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这种研究不仅仅在于解读和阐释宏观或微观的文学史现象,而是最终做到理论的升华和总结,从而丰富已有的文学观念和理论,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那些论述近代戏曲文学学科建设的文章,代表了邓先生对古代文学(含近代文学)学科建设的看法:衡量一门学科繁荣发达的主要标志有两条:一是在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研究著作,而其中又出现了人们通常说的权威著作;二是在一门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出现众多研究著作的同步现象,产生一批研究家,其中还应有学术泰斗。一门学科的繁荣发达是在历史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在追求创新时,总是要利用历史积累。只有创新和积累达到了辩证统一,古代文学学科才会不断发展。基于这样的学术观点,邓先生总是要为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方法》课程,当他应邀到全国各地高校讲学时,也总是选择《古代文学研究与方法论》作为他的重点演讲题目。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