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默默助学 死后方为人知
|
|
本报见习记者 蒋银花 “一个平凡的人物,总在默默无闻中绽放悠远的清香,成就不凡的灵魂。”这是网友“禅心”对平果县一个好心人的赞誉。48岁的平果汽车客运站工作人员周利剑生前默默资助初中女生两年,直到他骤然辞世后家人才知晓。他低调的善举,感动了网友,也感动了很多当地居民。 一个至死未说出的“秘密” 9月12日,中秋节。这个本应是家人团聚的幸福日子,却不属于周家。对于周家来说,这一天,只有生离死别、阴阳两隔的悲痛——因突发心脏性疾病,年仅48岁的一家之主周利剑,生命定格在当天上午9时。 极度悲伤的周妻,一天晕倒了好几回。晚上9时许,周妻注意到,丈夫的手机响了。“本来不想接的。”周妻说,但手机铃声响了又响,于是她拿起手机,按了接听键。 “你好,请问周伯伯在不在?”一个女孩的声音传来。周妻告诉女孩“周伯伯不在,他走了”。女孩一时没明白,继续问:“他去哪里了?我想节日问候一下他。” 周妻忍住悲伤,她哽咽着告诉女孩:“周伯伯他过世了。” “什么?”女孩似乎听明白了,惊愕地重复问了三遍。在得到同样的回答之后,周妻感觉到,电话那头静默了。 良久,女孩带着哭腔的声音再次响起:“那我来看看他。”女孩告诉周妻,自己是周利剑生前资助了两年的学生。此时,轮到周妻静默了。 9月26日,当记者来到周家,周妻依然一脸悲恸。她叹息说,“当时震惊极了”,如果没有接到女孩的电话,她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丈夫这个“至死都未说出的秘密”。 悄然无声行善举 拨打周利剑手机的女孩名叫高某,今年15岁,原是象州县人。2005年,高某的母亲身患重病,不幸去世。不到半年,她父亲也离世。于是,9岁的她成了孤儿。生活并不宽裕的舅舅将她带到了平果。 2009年,高某上初一。开学不久的一天,经学校老师介绍,她见到了“好心人周伯伯”。原来,几天前,周利剑找到学校总务处的黄主任,表达了想资助一名贫困生的想法。通过查看新生档案,黄主任觉得高某符合资助标准,便给予了推荐。 9月26日,坐在校园里的大树下,回忆起与周利剑的第一次见面,高某仍然难忘,“周伯伯面善,很亲切,就像我的亲人一样”。那次见面,周利剑在询问了高某一些家庭情况后,约定每个月资助她200元。由于正值中秋,分别时,周利剑递给她一盒月饼和一些干果,叮嘱:“没钱了就给我电话,我送过来。” |
每月,高某会在月初或月末的几天,给周利剑打电话。“如果是晚自习前打的电话,下课的时候,周伯伯就出现在校门口了。”高某记得很清楚,两年来,他只迟到过一次。
有时,周利剑也会主动到学校看高某。得知高某学习成绩不错,他显得很高兴,同时提醒她注意劳逸结合,多锻炼身体,还会关切地问她“跑800米有没有问题”、“在学校开不开心”等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据了解,周利剑的家境并不宽裕。他女儿在读函授大专,每年的学杂费不低。他妻子是下岗工人,生活重担基本上靠周利剑一人来承担。
周利剑曾与高某的表姨黄女士通过一次电话。他坦承,自己家境不算宽裕,无法提供太多的资助。
黄女士后来对记者说:“周先生是好心人,只想纯粹地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得知周利剑已去世、周家人并不知道资助一事时,她惊叹:“没见过这样的好心人。”
同事们得知周利剑生前的善举后,震惊之余,更多的是肃然起敬。网友“啊本”则发帖称:“也许做好事的人很多,但能如此默默无闻地做好事的,不多。”该网友表示,愿意接过周利剑的接力棒,继续资助高某。
高某告诉记者,9月12日晚,挂了电话之后,她躲进厕所大哭起来。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满是周伯伯的身影,这么好的人,老天怎么舍得带走他”。当晚10时,她睡不着,跑去超市买信纸和信封,“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来得及说呢,周伯伯走了,那我至少要对周伯母说……”她流着泪写道:“我要对周伯伯说很多声谢谢,感谢他的资助,更感谢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