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04”奔波
1960年,中国科学院承担国防尖端科研任务的研究所已达24个,约17000人。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防尖端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7月2日,经院第七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并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同时撤消党组新技术办公室),谷羽被任命为局长。成立局之后,除了主管国防尖端研究项目的计划之外,科学研究、扩大中间试验、小批量生产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基建、器材等条件,也不再依靠院内其它职能局,而改为由新技术局提出计划方案、报党组决定后,直接报国家各有关主管部门,由新技术局自己组织供应。同时,新技术局还要负责组织院内外协作,并负责对院外有关单位,如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防科委、国家科委、二机部、五院等进行总的对口联系。
谷羽不负重托,很快就与国防科委秘书长安东、国家计委副主任范慕韩、国家科委一局局长章敬三建立了对口联系。向国防部门宣传科学院,作了大量的沟通情况的工作,使新技术局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代表,在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系统的有关活动、会议和计划中获得了相应的席位。
正在这时,国家计委决定改革物资分配体制。为支持和促进国防尖端研究工作的发展,并为了加强国防尖端部门的保密工作,决定给承担国防科研的少数部门指定专门代号,在材料、设备供应以及非标准加工方面特殊开绿灯。谷羽代表科学院,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奔波、宣传和争取,终于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同意将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列为“04单位”。当她将这一消息报告给张劲夫时,他们都异常高兴,因为这是涉及科学院国防尖端研究的大事。7月15日,国家计委党组正式通知,规定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对外业务联系使用“04单位”代号。新技术局归口各所也都有了相应的代号。
1960年8月,由于中苏关系日益紧张,在华的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使在建的国防工程受到影响。聂荣臻说:“‘逼上梁山’,自己干吧,靠人家靠不住,党中央寄希望于中国自己的专家。”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召开了“04单位”所长会议。张劲夫根据形势提出“五更、三性”:即要求大家决心更大、干劲更足、重点更突出、工作更踏实、协作更紧密,并强调要有计划性、战斗性、纪律性。会后又提出安排国防尖端研究任务要贯彻“一保、二补、三探”的原则。一保:即积极配合保证五院、二机部设计试制的需要;二补:即科学院自提研究试制项目,做为国家第一位任务的补充;三探:即为下一步工作探路。那时,科研人员献身国防的积极性极高,他们艰苦拼搏,无私奉献。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科学院的作用,经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委共同讨论并经聂荣臻批准,“04单位”各研究所实行中国科学院与国防科委双重领导,即“04单位”各研究所建制、编制、行政与政治领导仍属中国科学院,有关国防科学研究任务和发展规划,由双方统一安排共同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