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本,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人,1913年生,北洋工学院毕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井陉、平山县县长,晋察冀五专署专员,冀中行署、冀鲁豫行署副主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财经办事处工矿处处长、党委书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工业厅厅长,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副部长。建国后,历任开滦煤矿党委书记,中共唐山市委副书记,燃料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农业机械部副部长,郑州铁路局党委书记,煤炭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是中共八大代表。
2013年10月17日,原煤炭部副部长徐达本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徐达本(1913年-2013年),1937年11月,首任井陉(路北)抗日县政府县长。
这是一段胡仁后世儿孙铭记的真实的历史。
1962年,徐达本时任国家煤炭部副部长,给井陉县胡仁、胡雷、冶西三个山村,送来器材安装电灯,三个村60多岁以上的村民都亲历此事。胡仁村66岁的范文魁和77岁的范二毛,两位知情人终于还原出了历史真相。
井陉的红色摇篮
胡仁在井陉抗战历史上是个绕不过的村庄。村庄位于井陉西北部深山区,井陉与平山交界处,南距井陉煤矿30里,北与平山县仅有观音山相隔,一条山路直通平山,进退方便。胡仁村四面环山,口窄内宽,形似葫芦,故称“葫人”,后来乡人以为不雅,取谐音改称胡仁。据胡仁村范氏墓碑记载:明末范东山,范西山兄弟自平山东冶村迁此立庄。
1937年11月,冀西特委派出抗日工作团进驻胡仁村,率一个排的游击队担任警卫,排长姓侯。第二天,抗日工作团召开全村群众大会,宣布第一届井陉(路北)抗日县政府成立,徐达本任县长,驻扎在村民范聚长家里,并在门前的槐树上高竖起一面红旗。当时县政府的任务是:一,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放手发动群众与组织群众起来抗日;二,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政权及群众团体组织;三,推行合理负担,募捐抗日粮款;四,严厉打击不法地主和汉奸。他们首先把胡仁村的青壮年成立了自卫会,每天由侯排长指导操练。不到半月时间,周围各村也都建立了自卫会,县政府经常由胡仁村的自卫队员警卫,到各村做宣传发动。他们还把大户人家请到县政府,当面讲明政策。让大户人家自报捐款数目,当时叫"请老财",宗旨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抗日。
1937年11月24日夜,胡仁突然遭到驻井陉矿日伪军的袭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县政府连夜撤往平山马冢村,至今遗址墙壁上弹孔犹存。同年12月,冀西特委又派孙雨培任县长,县政府驻在冶西村,再次到井陉路北开辟工作,时间不长,又遭日伪军的袭击,被迫撤回平山。后来,日军多次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1941年6月30日凌晨,遭到1000余名日伪军突袭,在胡仁村枪杀9人,烧死3人,刀捅1人,被杀害村民13人,烧毁民房50余间,浓烟昼夜不息。1943年11月11日,日军“合围清剿”井陉抗日根据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老虎洞和黑水坪惨案,千余名村民被屠杀。胡仁村被杀死74人,绝了7户,其中5户全家被毒死在老虎洞。抗战时期,井陉抗日根据地军民用鲜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12年6月29日,井陉县委书记,县长,政协主席专程赴京探望徐达本。见到井陉来人,99岁的徐老深情地回忆:“1937年11月,我在井陉任县长,那个时候还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啊。”据徐达本的老伴于兆毅讲,“徐老经常向家人提起任县长期间的故事,在井陉县的经历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英勇抗击日寇
抗日战争时期,胡仁村民浴血抗击日寇,范双驴、范合尚、范二孩、范富祥等11位烈士英勇献身,村民范来保屡立战功,成为全国一级战斗英雄。2014年,村北山坡新建的烈士陵园,排列五层,立碑14块。烈士碑前栽植冬青和塔松,整个陵园松柏围绕、庄严肃穆。
胡仁村的范文魁回忆:“1937年11月,徐达本和井陉(路北)抗日县政府就驻在我家。我父亲范聚长(1922年--1992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首任胡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青抗先队长。青抗先的任务是侦察敌情,破坏交通,打击汉奸,配合主力作战,在敌人进攻时,掩护群众转移。”
史料记载,范聚长任井陉(路北)县第五区区长时,建立武装工作队,亲任队长。割断各大乡之间的电话线,打击敌人的便衣队,瓦解还乡队,罪恶小的,把他们抓捕到解放区,教育几天后再放回。武装打击,一次他们配合县大队,埋伏在贵泉村外,伏击了台头炮台守敌,打死5名活捉3名。
1943年9月16日,在反扫荡中,范聚长与民兵连长范付昌,带领胡仁民兵在胡雷岭伏击日军,痛击敌一个小队,16,17日两夜,将平山难民300余人安全转移回平山。
胡仁村的范二毛回忆:“我父亲是范喜顺(1900年--1977年),他心底善良为穷苦人办事,办法多口才也好。抗日(路北)县政府成立后,范喜顺经常帮着跑腿送信,组织开会。范喜顺路过山西旧关,发现国军部队丢弃的武器,赶紧捡了一支步枪,运回胡仁藏在村外的山洞里,用干草掩埋好,后来送给了县政府。范喜顺经常给驻村的八路军带路送信。一次,八路军紧急撤离,写了一封秘密联络信,由他转送下个部队,谁知突然遭遇日寇进村,范喜顺逃出村子藏到观音山隐秘的山洞里,机智的把联系信塞进石壁缝里,避免被鬼子搜查出来。”
给村子安装电灯
范二毛回忆:建国后人民安居乐业,我父亲范喜顺坐火车来到北京,通过老朋友苏善秀,他的儿子是西柏坡人,党中央离开时把他带到北京,在国家某部门工作。经过联系,见到了时任国家煤炭部副部长的徐达本,在一处简朴的房间里,徐达本伸出一双大手握着范喜顺的手:“欢迎你,老朋友!”范喜顺兴奋地坐在徐达本身边,如实反映了胡仁村民粮食不够吃,牲口归生产队集中喂养瘦的皮包骨。徐达本听后沉痛地表示:“想不到胜利这么多年了,老区人民生活还这么苦!”徐达本又问:“村子有电灯吗?”范喜顺答:“没有。”徐达本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能不能给村子安装电灯呢!”范喜顺回到井陉,高兴的像个孩子,激动地讲述见到徐达本的情景。只顾高兴,竟然把安电灯的事忘了给胡仁村干部汇报。
范文魁回忆:胡雷,冶西两个村在井陉矿工作的人,从苏善秀那里得知安电灯的事,传回两个村里,两村干部找到胡仁,三个村干部几经协商,由胡仁村牵头赴京见徐达本沟通。
1961年冬,徐达本在胡仁村的房东范聚宝(范文魁的伯父)等五人,携带核桃,红枣,黑枣特产,东西不多是一份心意,代表三村赴京。到了北京,向徐达本汇报了里程和户数。由于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尽管徐达本全力支持,筹集物资也十分困难。
1962年5月,从北京开着一辆大卡车装满电料,仅司机一人,开进井陉县招待所。范聚长亲自接待,让伙房做了两碗面条加鸡蛋卤让司机吃。这个接待,现在看来是过于寒酸,但在当时已经尽了最大力量。没想到,这寒酸的招待也被腕拒。司机在锅炉房打来开水,就着自带的干粮,吃了一顿午餐,范聚长非常感动。司机解释:首长交待过,老区人民生活很困难,绝不允许给老区人民添麻烦!“不允许在下面吃饭!”当天下午,汽车开进胡仁村,村民们听说是徐达本给胡仁,胡雷,冶西送电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感激不尽的村民做好鸡蛋面条,同样又遭到司机的谢绝。这件事,被胡仁村民念叨了几年:“从北京开车来送电料,没吃咱们一口饭。临走,只加了一水壶胡仁的泉水!”足以看到徐达本对老区的关心和体贴。
土法自制变压器
范文魁回忆:从北京送来的电料器材,是按三个村预算报告的里程,户数,灯数配齐的。三个村需用三台变压器,但只送来两台。原因:变压器当时属国家统一调配物资,国家煤炭部也困难重重,无法配齐三台变压器。面对困难,胡仁村党支部书记范风鸣做出让步:决定自制一台变压器。
自制变压器,当地俗称:缠变压器。缠变压器首先得备齐夕钢片,漆包线,机架,机壳,当时市场上根本买不到这些原材料。胡仁村通过关系,找到驻石家庄的北京军区七分部,从库存旧物资中选出可用的材料,以较低的价格买回来。备齐了材料,胡仁没有电源无法干,村里派范顺喜等几人在县城选址缠变压器,立伙由赵顺英做饭,经过一个多月辛苦,变压器终于自制成功了。
接电工程开始。主干线路从小寨村接电,翻山越岭到达胡雷,胡仁,冶西三村,线杆全是砍伐树干充任。架线,装变压器,装灯,在一位叫芦全珍的技术指导下完成的,这个人是胡仁村通过关系找来的。1962年夏天,三村同时通电,电流送到各家各户点亮灯泡,驱散了黑暗。人们抬头望着电灯,高兴地拍手笑着,流下热泪。
胡仁通电后,又在现在的村舞台西部安装了电磨。在长达十几年里,西到辛庄,东到高家庄,近到桃王庄等周边几十里的村民都是驴驮车拉到胡仁村磨面,人们都羡慕胡仁村通电后带来的方便生活。
范文魁回忆,1962年后,我曾在井陉县电力局供电示意图上看到,胡仁,胡雷,冶西三村是通电区域,被涂成红色条状。当时,我为胡仁村通电感觉到非常自豪,而周边村子都是在1966年才开始通电的。
记忆犹新的老人们
据《辛庄乡志》记载:“按现在辛庄乡管辖的范围中,最早用电的村是胡仁村。”“通电照明,用电磨,是辛庄乡用电最早的村庄。”
2014年8月29日下午,在胡仁村委会前的大树下,坐着几位纳凉老人。问起安装电灯,老人们说:“是徐达本亲自支持的!”88岁的范考珍说:“徐达本关心老区的百姓,那是胡仁,胡雷,冶西三个村的福气。这是历史,不能忘啊!”82岁的赵顺英插话:“从北京开着大汽车送来电灯电线,专线通到我们胡仁,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泡。那正是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吃饭都困难,不是国家免费给材料,村里人可安不起啊”。横南村83岁的于彦彬记忆清晰:“当时电工特别少,我是比较有资历的电工。我们村干部找到我,说有个重要任务,不能讲困难。我问干什么?村干部说到胡仁村安装电灯。”“我到了胡仁村,政府组织各地电工起伙吃住在那,不能回家。”“我去时家家电灯都亮了,妇女们高兴的开始在晚上做针线活,小孩们也凑在电灯下看书,周围村的人特别羡慕他们。”“因为一台电磨设备配套不齐,无法安装,我们几个是来啃硬骨头的。领导下命令,完不成任务不让回家。我们几个人可累坏啦,每天蹲在电磨坊,研究改造了一个多月,电磨才转起来,可松了口气。最后领导重点表扬了我们。”
据南要子村刘占成回忆:小作供销社原主任范聚长,原籍胡仁,多次给单位里的人讲述,徐达本亲自布署给胡仁,胡雷,冶西三村送电料。范聚长激动地说,徐达本关心井陉老区人民这段历史,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里。胡仁村的范文魁深情的说:父亲范聚长那一代人,为争取光明和希望,屡经磨难奋斗不息。那代人没有文化,全靠口传心记,无法用文字记载,由于年代久远就会被时间淹没。趁村子里部分见证人健在,记录这段珍贵的历史,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父辈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