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名人恽逸群故居
恽逸群故居位于常州市十子街17号。
恽逸群(1905—1978)武进马杭上店寿山村人。早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理专修科。1925年“五卅”惨案后,积极投入反帝斗争,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武进、宜兴、浙江萧山县委书记与浙江特委秘书长。1932年8月投身上海新闻界,先后任新声通讯社记者,《立报》、《生活报》、《译报》、《导报》编辑与主笔,大力宣传抗日救国,曾撰写全国报刊首篇声讨汪精卫卖国行径的言论《异哉汪精卫之言》。1939年,党通知他转移香港,主持国际新闻社香港分社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重返上海,在潘汉年领导下,为党提供了大量情报。抗战胜利后进入解放区,历任《新华日报》(华中版)、新华社华中分社、《大众日报》等单位的领导职务和华东局代理宣传部部长等要职。建国后,任上海《解放日报》社总编辑、社长和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等职。在各个时期为党培养了大批新闻干部。参与创建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并任华东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1952年、1955年在“三反”运动和“潘(汉年)、杨(帆)事件”中蒙冤入狱10余年,被开除党籍。1965年假释出狱后,在苏北阜宁中学任图书馆管理员。文革”期间,横遭折磨。1974年春节前抱病回到故乡常州,因其武进马杭乡上店寿山村故居房屋已毁,便寓居二姐恽荃、姐夫顾友霖家养病,直到1978年5月调至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近代史,当年12月去世。1980年其冤案平反昭雪,1982年宣布撤消开除党籍处分决定。1984年,在南京隆重举行了恽逸群同志骨灰盒覆盖党旗和宣读悼词的仪式,新华社和京、沪、宁各大报均发表消息或悼念文章。
常州老城十子街中段南侧的顾友霖宅,坐南朝北,为极寻常的民宅。20世纪70年代,与范长江、邓拓号称我国现代新闻战线“三杰”的恽逸群,在此宅寓居先后达5年之久。
顾友霖宅原是恽家花园(近园)的一部分,为清光绪初年湖北督粮道(后署按察使)恽彦琦所建。1951年顾友霖购自恽氏后裔恽宝惠。恽宝惠(1885—1978)常州人,后以恩荫入仕。历任清政府陆军部主事、郎中、实录馆汉样校官、陆军部承政司司长、正红旗蒙古都统等职。1916年到北京,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等职,一度任伪满洲政府内务府部长。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购此宅时顾友霖曾动用其次子红岩著名烈士顾雪庄遗款、抚恤金等,遂在宅内设光荣堂,并置有神龛,以纪念解放前夕常州唯一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牺牲的顾雪庄。
恽逸群寓所顾宅,占地0.99亩,其建筑布局由南至北依次为:主体建筑平面呈曲尺形,2层楼,坐北朝南(厢楼局部坐东朝西),东西面宽5间18米,进深8楹12米。楼东首向南凸筑厢楼1间,南北面宽5米余,进深4楹4米左右。厢楼南端是木阶梯,以供上下。楼上下南檐下均呈宽阔沿廊,各房间均置有大格玻璃长窗或半短窗。楼下居中为客厅,客厅西一室即为当年恽逸群卧室,与二姐夫卧室相对。楼南有方形天井,天井南砌高墙垣与今常州宾馆(近园)相邻。天井西端另有1间新砌筑的平房。楼北亦为天井,通道西首有平屋3间(北一室曾作过恽逸群卧室);东首有花圃。最北临十子街筑有垣墙(紧临垣墙南有数间平房及楼房为上世纪90年代所筑)。花圃东有宽达1.5米长备弄一条,直通十子街开门,以供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