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击金门战斗中的英雄战士安业民
“人生总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有的却重如泰山……革命战士所以活着,只应该有一个目的,就是对人民有用”,“我要像海边青松一样立场坚定,不管暴风雨多大,也吹不坏,也动摇不了共产主义战士的信心”。在日记中写下如此荡气回肠话语的,就是被人们称为“海边青松”的英雄战士安业民。安业民,辽宁省开原县人,1937年生,1957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炮部队。1958年,盘踞在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队,不断向我阵地和海面打炮,炸毁渔船及村庄,致使我渔民、村民伤亡数十名。我海、陆、空三军奉命紧急赶赴福建前线。
8月23日,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在福建前线发起大规模的炮击金门的战斗。在当天战斗中,一颗炮弹在安业民的炮位上空爆炸,燃起熊熊烈火,火舌扑向炮位左侧的数百颗弹头,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战位,机敏地把炮身向隐蔽壕转动。炽烈的火舌烧着了他的衣服,伤及脊背和胳臂,他全然不顾,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烈火的燎烧,奋力转动方向盘,直到炮身转回隐蔽壕中,才跳下炮盘,滚灭身上的火焰。由于周身严重烧伤,陷入昏迷状态。但是苏醒后他坚持不下火线,再次登上炮位,准确地完成指挥员下达的每一个战斗口令,连续向国民党军阵地发射炮弹,在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和死亡的威胁中,他仍然坚持战斗40分钟,直到炮战胜利结束。在包扎所里,围头女民兵吴秋红为安业民擦去头部的血迹,安业民问:“你是谁”?小红含着热泪回答:“我是小红啊”!为了使环境的气氛活跃一些,安业民咬牙忍痛和小红一道唱起《海岸炮兵之歌》:“勇敢、坚定,要迫使敌舰在我们面前下沉……”当晚将安业民转送泉州陆战医院救治,他的烧伤面积达70%,是严重的3度烧伤,3天换一次药,每次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处理。在换药时,他疼痛的身体抽搐着,咬着牙忍着不吭一声。医生们为了减轻安业民的痛苦,换药时尽量缩短时间。安业民从昏迷中苏醒后说:“你们太辛苦了,休息一会儿再换吧”。医生说他们救治过许多病人,从未见过像安业民这样的钢铁意志,用惊人的毅力与痛苦和生死搏斗着。部队首长、战友们来看他对他说:“我们为你庆功来了”!安业民十分激动地说:“我没有完成任务”!首长说:“你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现在的任务是要养好伤”。安业民问:“炮长和战友们可好”?首长对他讲:“炮长和同志们都很好,他们想念你,还在继续战斗”。又告诉安业民好消息:我们又击沉了敌人一艘“美乐号”登陆舰。安业民微笑着流出了欣慰的热泪说:“我要回去和同志们一起继续战斗”!护士用纱布小心地轻轻擦着安业民眼角的泪水。这时医生暗示大家,安业民太激动了,不能再说下去。后来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安业民于1958年9月9日牺牲,年仅21岁。海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大海在呼啸,松林起波涛。安业民在战斗中充分表现出我军战士的优秀品质,充分体现了我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安业民的英雄形象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他的事迹被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此后,为纪念他,他所在的部队,从一炮到全连凡是点名时,都要呼唤安业民的名字。应驻地人民的要求,这位生在辽河边的战士被安葬在厦门市烈士陵园。辽宁、北京、福建等许多省市的学生成立了“安业民班”、“安业民中队”,决心沿着英雄的道路前进。为表彰烈士的高尚品质,朱德总司令亲笔写了“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的题词。彭德怀元帅在1959年6月题词:“安业民烈士,对共产主义真诚信仰,对祖国人民无限热情,是共青团的好团员,是解放军的好战士,是全国青年的好榜样,烈士精神万古长青”。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59年8月庐山会议之后彭总被罢官,题词八十年代之后才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