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41328749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1年02月24日

永遠銘記司徒華先生的教誨

发布时间:2011-02-25 00:14:55      发布人: jackson

 (潘天賜(香港教育團體聯合秘書處主席))

我很幸運,甫出道便遇上司徒華先生這樣一位亦師亦友的長輩。

七十年代初,我認識司徒先生時,他已是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的校長,人多尊稱他「司徒校長」;九十年代起,在社運群中,人多暱稱他「華叔」,但我仍喜歡稱呼他「司徒先生」,因為「先生」是學生對老師的尊稱,也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稱為「先生」。

先生的教誨,主要不是說教式的言教,而是身體力行的身教。在維護文憑教師權益,反對政府減薪的抗爭中,他先後創立了教協和香港教育團體聯合秘書處,團結了全港主要的教育團體和廣大的教師,一起力爭,最終取得史無前例的成功,並為教協建立了堅實的基礎。無論在抗爭的過程,或在建設教協的過程中,均曾出現各種大大小小的矛盾,而這些矛盾,都在先生以「團結為重,有容乃大」為指導原則下,一一解決。在這過程中,我學懂了團結之道。

早期的教協,職員只得數人,很多工作,都由理事和義工直接承擔。在寄發《教協報》和會員證,以及訂購中秋月餅和年貨的日子,每天晚上,都有大批義工在文景樓的會所工作,只要先生沒有其他會議,便一定在會所與我們一起工作,而且是最後一個離開,這些事實,很多人都知道。較少人知道的一件事,是在1979年。當年為聯合國指定的國際兒童年,教協聯同多個社會服務機構,在理工學院(現在的理工大學)平台舉辦了一個規模盛大的嘉年華會,到場參與活動的兒童和家長,幾近萬人。活動過後,廁所淤塞,義工向先生報告,他二話不說,親自到廁所視察,並立即拿起工具,幹起通廁的工作。義工們見先生動手,也不敢怠慢,紛紛動手通廁,不待理工學院方面投訴,廁所便清理妥當。在這件事中,我學懂了親力親為的重要。

早年,教協理事會組班也有一定的困難,當時我太太也是義工,有人游說她參選理事,先生的意見,是「留一人照顧家庭比較好」,可見先生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先生雖已息勞歸主,他的教誨卻永存於我們心中。↑↑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