錚錚硬骨頭時窮節乃見
(張文光(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
司徒華先生離去了,他是我的戰友和良師,我會永遠懷念他對教協會、支聯會和民主黨的貢獻。
但最使我懷念的,是他的氣節和風骨:殖民地時期,支持香港回歸中國;當選立法局,拒絕向英女皇效忠;「六四」鎮壓後,毅然辭去草委職務;臨時立法會,寧願落車不做議員;領導教協會,全心奉獻兩袖清風;組織支聯會,堅持平反六四;創立民主黨,爭取普選至死不渝;晚年患癌症,為了大義不願回國就醫。回顧司徒華先生的一生,大是大非,錚錚硬骨頭;歷史關頭,時窮節乃見。
司徒華喜歡《約翰.克利斯朵夫》,代表他平民教育的信念:克利斯朵夫背著一個沉重而嬌弱的孩子,在黑夜的激流中渡河。黎明的時候,克利斯朵夫終於到達彼岸,快要倒下來之前,他對孩子說:「我們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誰呢?」孩子回答說:「我是即將來到的日子。」
司徒華常引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是他年青的理想:人生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它屬於我們只有一次,當我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悔恨,不會因為虛度變幻而羞恥。當我臨終時,我能夠對自己說,我已經將我最寶貴的生命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
司徒華離世前夕,最渴望讀到的是《聖經》,〈詩篇〉23篇: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與我同在。〈約翰福音〉12章: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很多子粒來。
司徒華在教育、民主和愛國的路上,實現了年青時的志向:當臨終時,能夠對自己說,已經將自己最寶貴的生命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司徒華一生愛國和民主的堅持,就像一粒麥子,在生命不息的奮鬥中啟蒙著很多後來人,樹木樹人,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