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41328749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1年02月24日

華叔以輕鬆態度面對病魔

发布时间:2011-02-25 00:10:04      发布人: jackson

為甚麼他的眼常含淚水? (梁國華/馮愛玲)

華叔是一名硬漢,去年初確診患上第四期肺癌,仍能沉著面對,冷靜地與醫生商量治療方案,如何帶病延年等。即使因癌細胞擴散導致骨裂和劇痛,仍盡量不吃止痛藥,不打止痛針,盡量忍受痛楚,從沒有掉下一滴淚,堅忍不屈,遇強愈強。

但在過去一個月,是我們看到華叔和最多朋友哭的日子,每次想起都感到心痛。華叔每次見到老朋友,談起當年情,都會激動流淚;想到與家人相聚時間日短,他會感觸落淚;念及中國的苦難,更會悲從中來,淚流滿面。同樣,當親友看見華叔受癌病折磨,但無法幫助他紓緩痛楚;看見他感觸身罹惡疾兼憂心國是,卻無法助他釋懷,他們都會偷偷落淚,甚至在病房外嚎哭。

新的一年剛來臨,華叔就安詳地走了。我們早有心理準備這一天的到來,但是當它真的到臨,除了家人哀傷難過,平時雄赳赳的戰友都紅著眼或失聲痛哭。這一晚,許多朋友在沉痛中渡過漫長一夜。凌晨一時,收到一個長途電話,接通後傳來讓人心酸的慟哭之聲。他說知悉華叔死訊後,心情沉重,忙亂了一整天,夜闌人靜,人也崩潰失控,在街上就痛哭起來,不知向誰傾訴,最後致電來哭訴數分鐘。凌晨四時多,看到張文光等朋友仍在回應電郵。凌晨五時,華叔網站工作人員仍努力上載更新資料,建立弔唁網頁,讓懷念華叔的海內外人士抒發對華叔的思念,及送上最後的祝福。

此情可待成追憶。每次想到華叔的眼常含淚水,便會想起艾青的詩句:為甚麼我的眼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們苦難的祖國及人民,何時才得見光明、公義?↑↑

 

得到治療的是醫生 (莫樹錦(主診醫生))

特別一天開始了特別一年。

這天,城中名人紛紛致電,有相識的也有素未謀面的,他們都叮囑:「要好好照顧他。」醫生心想:「難道會不好好照顧他嗎?」那天,終於見面,病人身在診所猶如座上客,精神飽滿,俠骨丹風,醫生不禁想起武俠小說的張三豐,又想起南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德拉(Mandela),而在眼前正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司徒華。談了很久,華叔客觀地分析及理解病情,並討論了各種治療方案,最終他便說:「我相信你,就按你的意思辦。」那天得到治療的是醫生,而不是華叔。

每天,華叔以輕鬆態度面對病魔,他不懼苦楚,那份與生俱來的勇氣不單讓自己的日子好過,更讓身邊關懷他的人好過。每三星期一次化療,從不嚷辛苦,只會笑著問:「我的癌症指數(CEA)有多少?」見有進步,話題很快便轉到找好東西吃,最熱烈討論的是鰻魚飯和臘腸卷,華叔愛吃,家人卻擔心,醫生當然站在病人那邊。

辛苦的日子,他總是有的。九月份他因嚴重肺炎進院,呼吸困難,血氧下降,死神影子擦肩而過,但華叔不畏不驚,只說:「死我不怕,只是我還有很多事要辦。」接受了幾天抗生素,病情開始穩定,他便嚷著要寫稿。他幾十年來從不脫稿,所以他不會容許病魔改變這習慣。

在冷風中,他的最後一天悄悄來臨了。病情轉壞,癌細胞擴散至右肺,而左胸腔又開始積水。躺臥病榻的日子愈來愈長,威院已成為了他另一個家。他家人時常陪伴在側,戰友、校友和朋友絡繹不絕。他們的目的不止於相聚或道別,而是把民主意念薪火相傳。病魔阻擋不了他的叮囑教誨。就在這融和溫暖的氣氛中,華叔安詳地離開塵世。

因司徒華曾在這黃土地留下血和淚,民主精神會長存香江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