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援藏干部撰文 缅怀因公牺牲的张宇同志2
奉献在高原
张 岩
去年8月,我随陕西省法院系统援藏工作组进藏,奔赴阿里地区,随后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藏工作。
今年8月22日清晨,在去拉萨途中,我向陕西援藏干部、阿里地区噶尔县委张宇书记打电话汇报工作,一小时内拨出3个电话,都无人应答。疑惑间,张书记的电话回拨过来,一个陌生的声音低沉地说道:“张书记突发急病,经抢救无效,已经离开了我们。”震惊之际,几个援藏干部陆续打来电话确认了噩耗,顿时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和张宇书记都来自陕西宝鸡,进藏前张书记曾担任市委副秘书长,而我在区法院工作,我们的生活轨迹并不曾交集。是援藏,让我们相识相知,成为朋友。本以为这种经历了世界屋脊生死磨难的友谊可以伴随一生,可是仅仅持续一年就成回忆,在我,很难接受,我不禁常常回忆起在阿里一年来的援藏经历。
“阿里”一词是藏语音译,意为“属地”、“领地”、“领土”等。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西南部,距离拉萨1600多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到阿里最初的日子,我陶醉在高原壮美的景色中,对于眼前的蓝天白云、积雪的群山,总是感慨赞叹。随着时日推进,高原很快就展示出了它残酷的一面,我对于援藏是一种特殊生活经历的感受也越来越强烈:一名援藏干部去拉萨开会,当晚回到地区,次日凌晨就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被紧急送进了医院。包括张宇书记在内的多名援藏干部,陆续出现了严重的痛风症状,发病时脚后跟和关节疼痛难忍,不得不倚杖前行。有两名援藏干部因为反应强烈,先后病倒,中途结束工作,返回了陕西。高原反应也给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口唇发紫、脱发掉发,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晚上头痛失眠,白天神情萎顿。在单位为我配备了吸氧设备后,症状虽得到了少许缓解,精神状态却一直不好。为此,一些先我而来的援藏干部见面后经常叮嘱我:晚上千万不要关手机,有事及时联系!
阿里的生活条件和内地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全年平均气温只有零度,昼夜温差大,九月中旬就开始结冰,有些居民就生起了炉子。我的住处定时供水,有时还会断电,晚上盖两床被子也不胜寒意,第二天早上卫生间水桶里都结了冰。一次我去拜访张宇书记,和他谈起环境的艰苦和些许的不适应。张书记说,阿里肯定比不得内地,但是在这块土地上毕竟已经有人类存在几千年了,说明这里并不是不能生存,况且还有这么多的当地干部常年坚守在工作岗位。作为援藏干部,我们到了一个新地方,必然有一个适应过程。必要的注意是应该的,但是没有那么可怕。调整好心态,平时注意生活方式和工作节奏,放松心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联想到张宇书记进藏以后积极学习藏语,学会了不少藏歌,不时在援藏干部团拜时一展歌喉,而且坚持练字、打太极,我当时相信张书记是一个很会调节生活、注重劳逸结合的人,也在心里将张书记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度过了最初那段难熬的日子。可是在他去世后,人们发现,张书记的最后十天,一直在带病工作。就在去世的前一天,他还组织参加了一个现场会,当时感到背痛,夜间就去输了些液体才休息,想不到第二天一早就再也没有醒来。一些援藏干部在谈起张书记的去世时,难掩悲痛:张书记太累了。
内地的朋友听说阿里面积34.5万平方公里,人口却不到9万时,大都要问一句:那里大概没有多少事吧?在去年进藏后一段时间,我曾经对自己的工作做过一个统计:两个月内行程2500多公里跑遍了全地区7个县法院,40多个工作日里仅草拟、整理的文稿就有80多份,平均一天近两份。根据两地法院协议,我是作为宣传教育干部进藏的。一年来,在陕西法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阿里法院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及时适应工作,主动向单位同事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成效,先后在《人民法院报》、《阿里报》等报刊发表多篇宣传文章,牵头开通了西藏首家中级人民法院网站——阿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网,主要负责网站的日常运行。参与了阿里中院科学发展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和基层建设年、“揭批达赖、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岗位大练兵等活动的日常工作,并针对阿里地区法院系统审前调解工作现状撰写了专题论文,获得了全国范围的征文奖励。今年“六一”前夕,我在大学校友中组织捐助了两万余元,为阿里地区改则县古姆乡小学210多名学生每人购买了一套包括书包、文具在内的学习用品。通过积极协调,我还促成了阿里地区赴陕跟案学习法官到宝鸡法院考察学习,宝鸡法院系统累计向阿里法院额外提供捐助近十万元。
一年来,我在阿里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年年初,我被评为阿里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七月,又被阿里地委评为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一位到过阿里的作家说,在阿里,死亡和感冒一样随意。也许这些成绩在内地并不算什么,但在阿里,却需要我伴随着不时袭来的高原反应,忍受着心慌气短、头痛乏力等种种症状,甚至是在与死神擦肩而过中一步步努力得来,所以我倍加珍惜。在张宇书记去世后,内地的一些领导、同事和朋友先后向我表达问候和安慰,使身处高原的我倍感温馨;我所在的阿里中院领导也征求我的意见,对我的工作生活条件予以改善。这些使我相信,如果我在援藏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一定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离不开同事和朋友的理解和帮助,离不开象张宇书记一样亲如手足的援藏干部的关心和爱护。是你们,给了我坚持的勇气和奋斗的动力,使我能进一步坚定信心,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援藏任务。
在阿里这片土地上,18年来先后倒下了地委书记孔繁森和县委书记张宇等援藏干部。他们以生命践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他们是援藏干部的精英,他们无愧于时代的楷模。我为自己是援藏干部这个团体的一员而自豪,我也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援藏干部“缺氧不缺精神、山高境界更高”的理想追求,全力完成自己肩负的工作任务,力争用出色的工作成绩,为阿里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宝鸡市陈仓区法院援藏干部、阿里中院政治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