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俪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3136869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7月06日

赵俪生-初识史学

发布时间:2010-11-25 11:06:1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在山西,赵俪生呆了约两年半。开始在太原国民师范接受牺盟会的军政训练,后来分配到离石,在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会工作。不久,日军进逼,就在离石、碛口、军渡三角地带打游击,曾写过一篇报告文学《在王老婆山上》,刊在胡风主编的《七月》。后来渡河,从陕北辗转到晋南,在夏县人民武装自卫队当连指导员,后来部队改编为第二战区政治保卫队,赵俪生任营教导员。这几年的实际锻炼,对赵俪生也有极大的好处。晋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块地区,全用脚掌走到了,对民间疾苦和山川风物有了感性认识。 之后,在日军投降前后,赵俪生有八年时光,在陕西关中地区当中学教员。赵俪生在中条山患了恶性疟疾,被送到西安广仁医院救治,恰逢山西新、旧军冲突,很不容易找到原部队了。赵俪生教的学校,计有乾州中学、西安高中、扶轮中学和雍兴工业职业学校。所教课门是英文,也兼教国文和历史。这八年中,所教课程繁重,生活艰苦,待遇菲薄;但生活安定了,可以用点功。于是赵俪生抽教课之暇,进行史学的学习和锻炼。赵俪生试写了一篇《清初山、陕学者交游事迹考》,1946年在《大公报·文史周刊》上刊出,这是赵俪生的第一篇发表的论文。蒙胡适之先生来信鼓励。继之,赵俪生又写了《王山史年谱》和《张蒿庵年谱》(两稿均未问世)。当时,赵俪生泛览关中之书,逐渐览及中州之书。这两个地区的学者,以理学名儒居多,也偶有考据词章之士,所以赵俪生开始是从“思想史”进入史学阵地的。30岁,赵俪生在傅孟真先生向姚从吾推荐下,到河南大学当副教授,教的就是“明清思想史”。嵇文甫先生在这一方面给了赵俪生很大很多的鼓励。叶圣陶先生也不断为赵俪生介绍文章在上海的刊物上刊出。

  开封解放后,赵俪生来到华北,在正定的华北大学第四部(研究部)当研究员。赵俪生最尊敬艾思奇、何干之二,每逢有所写作(如《北魏史》的研究论文),必捧呈请教,他二位也都给予指点,特别在理论辨析上,给赵俪生的教诲最多。从这时起,赵俪生才慢慢懂得了拿“史”“论”相结合,二者中不可有一偏废。济南解放后,赵俪生被派去工作,工作之暇,赵俪生又去向原山东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先生殷勤请教。清朝乾、嘉之学的成果,赵俪生就是在王先生的多次言谈中领会了的,而且单纯领会不成,还要自己一一复查,把某版本、某笺注、某字句、某器铭款识,一一亲自核实。这一阶段,赵俪生对郭老《两周金文辞大系》一书用功甚勤,以《积古斋》、《奇觚室》、《攈古录》、《愙斋》诸器铭款志的诠释为辅佐,一器一器核读下去,收益匪浅。同时也泛览了章太炎、刘申叔二家之作,受到启发极大。

  在开封住了一年,赵俪生感到自己的“宋学”(理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正定住了半年,赵俪生感到自己的马列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在济南住了一年,赵俪生感到自己的“汉学”(文献、考据)水平有所提高。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