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匏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2845
本馆由[ 9l12s1c ]创建于2010年01月04日

杨匏安:壮烈牺牲

发布时间:2011-06-17 09:30:31      发布人: 9l12s1c

  1931年夏,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罗绮园,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叛徒向南京蒋介石告密,以致连累杨匏安等16人被捕。其时杨匏安一家住在上海公共租界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2048号。7月25日凌晨,一批国民党侦探和公共租界的巡捕,冲门进入杨家小阁楼上,把正患着肺病躺在床上的杨匏安拉走,先关押在汇山捕房,过两天被引泼到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侦缉队。由于杨匏安在国民党内曾任中央常委,影响较大,蒋介石几次派人劝降,都遭仙严词斥责。敌人以死威胁,杨匏安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从参加革命起,早就置生死于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狱中难友无不为杨匏安的铁骨丹心而深深感动,连一些看守的国民党士兵,也赞叹杨匏安是个“铁人”。不久,杨匏安被解到淞沪警备司令部龙华看守所。他托人带出一封信给家人,说他难免为革命牺牲,告诫家人不可接受任何不认识的人的任何资助,如果实在没办法生活,就回老家去,并特别嘱咐:千万别把缝纫机卖了,那是全家今后生活的依靠。

  杨匏安在狱中,不仅自己对党忠贞不渝,他还经常以革命者应有的气节,教育狱中同志。他被捕后作的一首著名的“就义诗”,即是最好的写照。这首诗是:

  慷慨登车去, 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 大敌正当前。

  知止穷张俭, 迟行笑褚渊。

  从兹分手别, 对视莫潸然!

  这首就义诗,充分发现了杨匏安虽身陷囹圄,仍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崇高革命气概,他还借用历史的典故,教育一个革命者应学习受人们敬重的张俭,不能做被人唾骂的可耻叛徒褚渊。这首诗也成为杨匏安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在重庆曾多次用这首诗来勉励同志,在革命斗争艰难复杂的环境下,要象杨匏安那样,对党对人民忠贞不渝,为革命勇于献身。

  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他的革命业绩和不朽的诗文,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继往开来,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勇前进!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