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匏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2845
本馆由[ 9l12s1c ]创建于2010年01月04日

杨匏安:坚持地下工作

发布时间:2011-06-17 09:29:54      发布人: 9l12s1c

  1929年,杨匏安回到上海,留在党中央机关,参与党的报刊出版工作。他的一家,也由党安排分散住在党的印刷所或交通机关,掩护党的活动。他于公余时间,积极从事编译工作,他参考同志们从苏联带回来的东方劳动大学和中山大学的讲义,编译成20余万字的《西洋史要》,署名王纯一,交由上海南强书店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写成的一部西洋史著作。它不仅系统地叙述了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还对巴黎公社、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等作了专章的叙述。这是当时国内学习西洋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极为难得的读物,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杨匏安牺牲后,至1936年,这本书还再版了五次。

  1930年间,由于党的印刷机关遭敌人破坏,杨匏安不幸被捕,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关了8个月。因没有暴露身份,经党营救获释。出狱后继续留在党中央工作。不久,调到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任农委兼农民部副部长。这年6月,他翻译了列宁和拉比杜斯著的《地租论》,交由南强书店出版,署名王纯一,迭本六七万字的小册子,论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在消灭封建地租和资本主义地租后,如何处理地租问题,对当时正在进行土地革命的各革命根据地,颇有参考作用。这年杨匏安还同阮啸仙等在党中央以中国互济会名义举办的干部训练班任课,从事培养党的干部的工作。

  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上海,党的经费十分困难。杨匏安一家人口众多,生活异常艰苦,7个孩子中有两个因病无钱医治而夭折,他自己患肺病,妻子身体也很不好。为了弥补家用,他除了在晚问加紧写作和翻译外,还要帮家人推磨做米糍,让他的母亲和小孩第二天早晨上街叫卖。他的一家老者少少,经常为党传递信息和放哨。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