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焦红光基金 只为小爱化大爱
焦红光走了。他留下的,不只是他最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还有他的潜心钻研、刻苦攻坚的科研项目、工程实践……
焦红光去年刚被河南理工大学聘为一级教授,他带领的煤炭高效洁净加工利用技术研究团队,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而这个平台才刚刚搭建起来。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天,他的教授资格证才刚下来。
陈清如院士非常看重焦红光,听说他去世的消息,陈院士悲痛难忍,扼腕叹息,一连说了两遍,“你们去哪儿给我再找一个这样的人才啊!”
儿子的专业,老两口无法替他去完成。但儿子对学生的爱,让同为老师的他们,感动不已。
“与其沉浸在悲痛中,不如去尽力完成儿子未竟的事业,帮助更多和儿子同一个专业的孩子们完成学业。”焦淑良说,“我和老伴决定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在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系设立以焦红光名字命名的基金,把他对学生的爱延续下去。”
“初步决定拿出启动资金10万元,此后我们每年把退休工资的一部分拿出来,作为基金的后续资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都会这样做。”叶含珍说。
焦红光所在学院领导获悉老两口想法之后,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退休金还要用来养老,曾委婉地劝老夫妻俩再等等。高艳阳听说这件事后,也劝慰他们等到老师一周年的时候,再一起商量,并希望用自己的工资来推动基金,不想让老两口花养老钱。
然而,焦淑良夫妇的想法绝不是短暂的闪念,而是小爱化大爱的执著和坚定。
“我们要做,这是我们对儿子的另一种怀念。”叶含珍说,每每想到这些她就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父母的生命在子女身上延续,老师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们拿出退休金帮助我儿子的学生,正是教师精神的延续。”焦淑良说,他和老伴还会找院领导商量基金的设立和管理,尽自己所能去促成基金的设立。
这何尝不是一分寄往天堂的心愿?
焦红光走了,他的心还留在三尺讲台上。
这颗心也许永远都不会离开,因为同为老师的焦淑良、叶含珍老人,在用师者大爱,浇灌这颗心,让它顽强地生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