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汲清发表的《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专著填补了国内空白
发布时间:2014-03-13 18:57:13
发布人:
jackson
二叠纪地层
1932年黄汲清发表的《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专著,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当时,二叠纪地层是国际上地层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各国均以苏联乌拉尔西坡的别尔米(Пермь)地区的二叠纪地层做为国际标准地层。然而,该处二叠纪地层的上部却以红层为主,且含大量蒸发岩,做为世界对比标准并不理想。中国的二叠纪地层,尤其是在南方,分布广,化石多,剖面完整。黄汲清根据农矿部地质调查所获得的大量化石和剖面,将二叠纪地层进行了合理划分和详细描述,由此建立了中国二叠纪地层划分的基础。在1933年第16届国际地质大会上,由美国地质学家C.舒可特(Schuchert)宣读的世界二叠纪地层总结中,采用了黄汲清的这项研究成果。此后20年内,又经多人研究,中国二叠纪地层成为世界标准剖面之一。中国的二叠纪地层,以产煤、锰、石油和天然气等沉积矿产而著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