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起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1888285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6月30日

钟情教育

发布时间:2011-06-30 10:23:2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成长得益于恩师

    具有悠久历史的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其前身是苏州女子师范学校。1991年4月,孙起孟来新苏师范视察,重新回到了他自己生活征途的第一站,看到这所学校在当年的旧址上已经发生了巨变,感慨系之。他深情地说:“你们这所学校是我在三十年代工作、学习过几年的一所学校。在与当时同学共同学习和共同生活中,我获得了对我一生有益的启迪和长进,所以我一直对你们怀着深挚的感情。”

   孙起孟中学时就读于离家不远的苏州东吴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虽然附中是美国基督教会办的一所学校,但这所学校有着一批富有爱国主义情感和强烈反帝意识、始终坚持中华民族节操的优秀教师。听孙起孟回忆说,在这批优秀教师中,有一位姜尚愚先生曾经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姜先生常年穿一件竹布长衫,总是那么整洁挺括。他学的专业是数学,不知为什么没有教数学,而是教国文。姜先生上国文课,能非常熟练、非常巧妙地把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听他讲解教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同时也逐渐懂得了反对帝国主义的道理。姜先生遇事认真,一丝不苟。他上课总是在铃响之前就到教室,不论严寒酷暑,不论刮风下雨,几年如一日,从不迟到。他批改全班同学的作业,规定哪天发,准在这天发到同学的手里,而且对每个人的每篇作业看得都非常细致。他的笔致是那么挺秀工整,正如他的形象。孙老说:“我受教于姜老师在半个多世纪之前,但至今不敢怠惰,处理事情也还比较注意时效;追溯根由,这是姜老师给我的终生受用的教益。”

自荐走上教师路

   中学毕业后,孙起孟升入东吴大学,侧重于学哲学。当时“毕业即失业”是社会的痼疾顽症。他学的专业更增加了就业的困难。毕业前夕,正在他到处求业之际,知道东吴大学一位教授不想再在她已经应聘的苏女师兼课,孙起孟也顾不得苏女师开设的那些学科自己教得了教不了,就托这位教授举荐自己先去带课,那时他还不到20岁。1930年大学毕业后,孙起孟才正式受聘继续在苏女师执教。

   为了谋生,从没有经过师范专业培训的孙起孟初登教坛,对教育事业还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认识。但当他任教之后,就以前辈教师为楷模,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中华振兴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中。他回忆步入教师生涯的情况时说:记得我到苏女师最早教的学科如中国文化史、文字学、西洋文化史等,都是我在大学里从来没有学过的。然而,我没有知难而退(何况无路可退),把全部心思精力投入到备课中去,有时是没日没夜地苦读原著,查考资料,虽说是“现学现卖”,毕竟是尽我最大的可能备好课的。

   孙起孟说:我在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教的时间最长的是国文,我在大学里学的主科是哲学(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我没有学过教育科学,更谈不到有什么教学经验。但是我有一颗炽热的心,一颗把学生教好的心。我也曾寻思过,我当教师的条件可以说是很差,为什么得到学生们那么大的信任和支持呢?想来想去,我想出了一条,这就是:全心全意地扑在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上。回想当时的心情,几乎很少考虑这考虑那,想的全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便努力去做什么。  朱光熙同志(北京师范大学离休干部)是孙起孟当年的学生。她在向我们介绍半个多世纪前接受孙老师教育的突出感受时说:“孙起孟是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在女师三年,孙老师在课上课下潜移默化地使我们懂得了做什么样的人,怎么做人。他无论课上教学、课下辅导,都严谨不苟。讲课干净利落,既无说教也无废话,提问恰当,学生只感到课时太短,从无厌倦之感。尤为难得的是我们的各种课余活动,孙老师总是积极参与,态度认真,既严肃又和蔼,既是老师,又像兄长,半个世纪过去了,学生们仍念念不忘。”

   当年的学生、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罗琼和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的吴全衡向我们介绍说,孙老师除课堂教学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外多读书报杂志。罗琼、吴全衡在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写信给孙起孟说:“每当我们回忆征途,您五十多年前的教诲,仍然萦回在我们的脑际,是您把我们从死读书、读死书的圈子引向救国救民、追求革命真理的光明道路。”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