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伟人
参加新政协筹备委员会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华民族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抉择的关键时刻。当时34岁的孙起孟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与黄炎培、章乃器、施复亮、胡厥文等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重庆发起组织民主建国会这一政治组织。1948年9月以后,孙起孟受民建中央委托,与章乃器、施复亮代表民建,由香港赴东北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工作。
随着国共北平和谈的破裂和南京、上海的相继解放,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迅速提上日程。1949年6月11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预备会在香山毛泽东住所举行,大体议定了新政协筹备会参加单位、人数和人选,新政协大会参加单位和人数等。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预备会通过议事日程,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当晚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开幕。出席会议的有23个单位134人。孙起孟出席了在北平召开新政协筹备会,并出任了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
难忘的政协一次会议
“从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起,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工作人员。我亲身经历了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那些激动人心的日子。进入1949年的9月,召开人民政协的锣鼓敲打得越来越紧密了。9月2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开幕词是由毛泽东同志作的。这是一篇震撼人心的讲话!我记得,当他讲到‘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时,全场掌声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表露了中国人民对埋葬旧世界,重建新世界的无比高昂情绪。我看见邻座有几位年时较高的代表一面流着热泪,一面使劲地拍掌,我自己也是这样。”
“9月30日夜,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地闭幕了,时间已近晚上9点,全体代表到北京饭店举行了近800人的盛大宴会以示庆祝。这是一个大场面,毛主席坐在第一餐厅里,喜气洋洋。代表们纷纷下位向毛主席敬酒,先是工人、农民、青年代表和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们向毛主席敬酒;全体青年代表们全部起立敬酒;一杯又一杯,毛主席也就有敬必饮。在宴会进行中间,毛主席叫我去找致公党主席陈尤金,说是有事要和他谈。后来听说,是关于人事安排的问题。新政协筹备会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人事安排,对此一般都由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出面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领导人物直接商谈,充分交换意见。特别是恩来同志更是经常地、广泛地同各方面人士接触。这件事做得本来已相当妥善,可是听到陈尤金的一点反映,毛泽东同志还是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与他促膝谈心,解决问题。这种赤诚协商的精神和作风确实为后人树立了值得学习再学习的楷模。”
开国大典的前夜
“在这个晚宴上人人都多喝了些酒,因为人人都有吃喜酒之感。我也情不自禁地喝了过量的酒,回到勤政殿办公室已经醉得有点不大清醒了。鉴于齐燕铭经常熬夜,但那晚实在有点支持不下去的样子。估计开国大典的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不会有什么大事了,我才建议他去睡个整觉,由我来值班。当我料理好一些事情之后,已是10月1日凌晨。倦意加醉意,几乎驱使我进入梦乡。
正在有点朦胧之际,忽然听得有人进屋的轻微声响。猛然抬头一看,周恩来同志已经坐在我的面前。这真使我感到十分惶愧不安!恩来同志是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的副主任,在此期间,我直接、间接地知道他总是工作在我们之前,休息在我们之后,不眠之夜对他来说是常事,新政协的任何一件比较重要工作,莫不凝聚着他的心血。想不到在这时候,他还是精神抖擞地亲临总值班室来检查工作、布置工作。
恩来同志不会没发现我的倦态和窘状,但他对我不但没有任何责备,反而耐心细致地指导我怎样把有关开国大典的几个重要工作环节搞清楚,布置好。比如10月1日下午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他叮嘱我务必检查清楚开会通知是否准时送达每个政府委员的手里,因为看来是细节,但这是建国后中央政府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初办没有经验,无论如何出不得差错。他还给我讲了开会时与会同志所乘汽车进入天安门的行驶路线,至今我还有幸保存着当时恩来同志画下的路线图,图上有他亲笔写的‘东掖门’、‘西掖门’字样。记不准是他亲自打电话还是让我通知当时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杨奇清同志(后任中央公安部副部长),把政府委员的用车事宜安排、检查好。在向我交待了几件事情之后,他又亲自打电话给当时在天安门上负责工作的薛子正同志(后任北京市副市长),逐项查问了天安门上有关举行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至今我印象很深的是,恩来同志在与子正同志通话时提高了嗓门,语气也十分严厉,要他无论如何把有关工作细节一环一环地检查清楚,不得发生任何纰漏。他还要我转告当时负责警卫工作的李广祥同志(后任公安部副部长)一些事情。当他交待检查完事情离开总值班室时,天已经开始发亮,迎来了我们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天!”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0年的发展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瞬而已。斗转星移,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机关的领导大都先后谢世,而亲历了这一重要历史时段的孙起孟对于50年前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筹备工作,并担任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的孙起孟来说,当然留下了不少难忘的记忆……
1954年9月15日,孙起孟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同志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孙老说:“毛主席的著名论断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那个开幕词中讲的。”
大会第一天,选举出了由毛泽东同志等97人组成的主席团;通过了包括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等项议程。下午,主席团推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为主席团常务主席,还决定了包括孙起孟在内的11人为大会副秘书长……
孙老回忆一届人大常委会中中共党员与党外人士的比例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中共党员与党外人士的比例相同,79个常委中,40人是中共党员,39人是党外的。周恩来同志解释拟提名人选的情况并作说明时说,名单取得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的同意,在主席团扩大会上提出后在小组会讨论。他还说,除了各代表组讨论外,各民主党派自己开会讨论也是允许的……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当时常委会的领导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那时人大工作相当活跃,立法、监督和代表视察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给孙老留下印象较深的就是“人大把统战工作作为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一届人大常委会中,党外各界和民主人士占的比例很高。那时,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始终保持着一种非常民主和融洽的气氛:代表或常委会委员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包括不同的意见和批评意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更是特别重视党外的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们的意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