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慎谔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174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6日

刘慎谔-治理沙漠

发布时间:2010-11-22 10:52:06      发布人: 天堂天使
  东北西部风沙地区是科尔沁沙漠的东部边缘,随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对于沙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破坏,使滚滚的流沙向东蔓延。它侵占了草场、吞没了农田、阻塞了交通,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威胁和损害。早在50年代,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就在辽宁省章古台开展固沙试验研究。当时,刘慎谔就把治沙做为重点,经常到东北西部风沙地区对沙生植物的生态特性、分布规律和演替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注意差不嘎蒿和小黄柳的固沙作用,同时进行沙障和草方格等机械固沙试验。1954年,他在草方格内进行栽植樟子松试验获得成功。后来章古台地区大面积发展樟子松,变成了茫茫的樟子松林海,引起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注意。
  1956年,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接受了铁道部在西北腾格里大沙漠修建包兰铁路的固沙任务。刘慎谔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副队长。参加这项任务的专家们面对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地区无边无际的流动沙丘,考虑到当地的风沙大,降水量又很少,都担心用植物固沙能否成功?刘慎谔就带领大家站在大沙丘上遥望黄河南岸一片由油蒿固定的沙丘说:“这片固定沙丘就是我们的样板,将来铁路沿线要能达到这种程度,通车就没有问题了。我们看了这个样板就要有信心,一定能做到。”他的这些话使大家增加了植物固沙的信心。刘慎谔在几年调查中,对选择主要的固沙植物的蒿子做了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分析。他说:“蒿子在这里我们把它当做‘草’。实际上它是非草非木。冬季时它的上部枯死,下半截却不死,但木质化程度不高,叫做半灌木。由于大气候不同,蒿子的种类也不同。在东北西部及小腾格里沙地东部有差不嘎蒿;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一直到甘肃河西走廊有油蒿和籽蒿。这几种蒿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固沙。因此在固沙开始时期我们就需要它。籽蒿的枝条是直立的,我把它比做筷子,它不能覆盖地面,也很少积沙;而油蒿却能形成一个堆,枝条密而平铺,能够抓沙。所以在沙坡头固沙必须把蒿子配合进去,而且一定要用油蒿而不是籽蒿。但是在固沙方面蒿子只能起草的作用,还必须和灌木〔柠条、花棒等〕配合起来才行;而灌木也须要草本植物的帮助才能起到治沙的作用。如在科尔沁沙地小黄柳的根系虽然发达,但因为容易被风刮出来,所以也不能单独固定流沙,必须有蒿子配合护住沙面,小黄柳的根系就不容易被风暴露出来。所以必须草、灌结合才能达到治沙的目的,才能加快改造自然的速度。”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