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慎谔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174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6日

刘慎谔-红松林

发布时间:2010-11-22 10:51:07      发布人: 天堂天使
      50年代,东北不少林区推广“大面积皆伐”采伐方式。刘慎谔怀疑这种采伐方式对于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是否合适,因此在小兴安岭林区连续做了几年关于红松林特性、群落结构和更新关系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并根据他在欧洲考察森林的资料,认为有异龄复层结构的红松针阔叶混交林不适于皆伐。因为红松在幼苗和幼龄林阶段,要在一定上层林木蔽荫下才能更新,皆伐破坏了森林环境条件,将对红松更新再次长起新林不利。而人工造林即使成活,也有树冠横向发展、早分杈、早开花结实和枝下高降低而不能成大材的后果。另外,他根据老择伐迹地上保留的中、小径木能加快生长的现象,主张对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实行择伐。这样既有利于增加林木生长量以缩短轮伐期,又能保持各层林木的陆续更新,以达到连续不断地提供大量木材的目的。为此,他写文章、做报告,坚决反对大面积皆伐。他于1964年亲自带领一个小组和伊春林业管理局、伊春林业科学研究所共同进行采育兼顾伐样板采伐试验。通过调查和择伐试验,他提出伐后保留一定郁闭度和一定数量的中、小径木,为天然更新创造有利条件。这是保证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关键问题。
  刘慎谔在当时大面积皆伐和择伐两种观点的争论中,坚决反对大面积皆伐,呼吁采伐森林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不能吃祖宗饭,造子孙孽;要保护森林资源,不能杀鸡取卵,采伐必须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伊春林业管理局宫殿臣回忆说:“1974年(刘慎谔去世的前一年),刘慎谔还给他写信,询问采育择伐的推广和执行情况,并且嘱咐一定要珍爱红松林这个宝贵的森林资源,一定要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刘慎谔老先生最关心林业生产,能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受林区职工尊敬和爱戴的老一辈科学家。”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