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冰莹的童年故事
谢冰莹在家乡冷水江市铎山度过了她的金色童年,至今流传着许多有关她的故事。
谢冰莹最早就读于龙潭塾馆。在谢冰莹就读之前,已有40多位男生在此读书,且都是谢姓。家父姓苏,因外祖父姓谢,是先生的堂兄,住在塾馆旁边,且资财富足,塾馆先生碍于外祖的面子,就收下家父这位异族弟子。塾馆不收女生,由于小冰莹的执着,塾馆先生不得不破例。自此,这两名特殊学生开始了他们一年的同学生涯。
谢冰莹由母亲领来上学,当时才10岁,长得俊俏,穿着整洁,是大家闺秀模样。小冰莹和男生分开而坐,当时塾馆授课,和现代完全不同,是先生点名“某某生”,学生即捧着书站到先生桌前,先生指着课本断句、解释,然后,学生回座位高声朗读课文,读熟了,又捧书站到先生桌前背书。学生不分年级,但程度不同,课本也不同,有的读《三字经》,有的读《孟子》、《论语》,小冰莹读《女子国文》、《四字女经》等书。她很少高声朗读,默读两遍即能背了。小冰莹没事做的时候,就静静地听先生点书,听同学背书,居然将同学们的功课也都记下了。当男同学摇头晃脑背书背不下去时,她就提醒他们,先生免不了要狠狠瞪她几眼,同学们对小冰莹的记忆力深表佩服。
先生有一顶青缎布做成的皮帽,尽管帽沿上汗迹斑斑,气息也不好闻,但他总是郑重其事地摆放,上厕所从不戴帽子。每当先生上厕所时,淘气的冰莹就把先生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做些滑稽动作,引得同学们发笑。先生刚从厕所出来,同学即向小冰莹报信,冰莹复将瓜皮帽端端正正放在原处,装成没事一般。有一次,被先生看见,先生狠狠地瞪了瞪小冰莹,想说点什么,终于没有说,在教室里踱来踱去,许久才把帽子戴了,大家才松了口气。
先生高度近视,鼻尖贴着书本,说话声音很大,情急时还有点打结,口里不时溅着唾沫星子,穿着也不讲究,他对小冰莹很好,平时呼“凤宝”、“鸣凤”(是冰莹儿时的名字)。男生犯规了,他狠狠地骂和抽打手心。但对小冰莹仅打过一次,而且是轻轻地。那一天,上课铃响了,爱吵闹的小冰莹倚靠着门,高高抬起一只腿,跨在门槛上,要男同学钻过去,胆小的钻了,多数不肯钻,先生看见了,真的发火了,“无理,无理,小女子无理”。到了教室里,先生怒容满面,厉声斥问小冰莹:“你认错么?你悔改么?”小冰莹一动不动地站着,不回答。“你认错么?……”先生一次比一次声音高,简直在吼叫。小冰莹倏地走向先生,伸出小手说:“先生,您打吧?”先生长长地“唉”了一声,轻轻拍了一板,后来,到底没拍第二板了。这次算是先生对冰莹最严厉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