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北华
发布时间:2015-04-05 13:40:02
发布人:
西北尕老汉
永远的北华
陈唯
读罢《宁折不弯》,久久不忍掩卷…….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战士,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在我眼里渐渐清晰鲜活起来,矗立在心中的是他永远的精神和风骨。
北华同志说过:人不能无情无义。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对战友、对同志、对百姓的真情实意、大情大义诠释了什么是人之常情和人之大义。自1930年至1975年,45年的风雨坎坷,见证了一个心地坦荡的汉子是怎样珍惜同志情和战友情,嘘寒问暖,依依不舍的真情;见证了一个早年参加革命,浑身伤病的老革命、老干部,在百姓生死关头,是怎样与百姓同舟共济,生死与共,是怎样宁愿忍饥挨饿,浑身浮肿,也不愿多吃一口粮,认为那是喝百姓的血,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印证对百姓的泣血真情。
1933年他在担任山东临时省委书记时,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的大义凛然,高风亮节以及痛斥叛徒,为狱友同志们所称道。特别令人敬佩的是敌人对他用尽酷刑,却因一无所获而丧失信心,但当他忆起此事时,却谈笑自若的总结敌人用刑压杠子,两人杠、三人杠、四人杠疼痛感的区别,这是何等的壮怀豪情!这是怎样的钢筋铁骨!
1938年1月1日,风雪鹁鸽崖,饥寒交迫中,为稳定刚刚建立的山东泰西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基础骨干),十名党员,十一条枪,凑了二十四元给养费,其中十元是他身上仅有的。
三年困难时期,给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长王云生的信,则集中体现了他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疾恶如仇、为民请愿、不惜舍身的高风亮节。关键时刻,敢为百姓讲话诉苦,敢于申斥贪腐现象,这是需要正气和勇气的!这不仅反映了他对家乡人民的浓厚情深,同时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党性的集中体现!他要让人们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七十六年前,他率领刚组建的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六十名勇士夜袭界首车站,钻入三百多鬼子的心腹地区,身先士卒,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神勇拼杀,奠定了泰西抗日武装英勇作战迅猛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所创建的这支部队注入了英勇果敢不怕流血牺牲的军魂!这支部队现为陆军149师446团。七十六年浴血奋战,无论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无论进军西藏还是中印边境反击战,无论是平叛戒严还是中越反击战,这支具有铁血军魂的部队,用铁血铸就一个又一个辉煌。
几十年了,北华同志的心始终牵挂着部队,总是在说部队现在在哪儿、在干什么…..而这支部队也始终保存继承着他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用浴血奋战的精神展示永存的军魂。因为,他与这支部队血肉相连,息息相关;因为,在这支部队的军心里,屹立着北华同志这样宁死不屈、宁折不弯的真正战士!这就是这支部队的军魂!
北华同志身上吸引人的优秀品质很多,值得党员、干部和普通人好好学习。如,他身为高级干部,却从不摆官架,同时要求子女不得泄露显摆父母身份。他从不搞特殊,始终把自己放在为群众服务的位置。又如,他教会子女种菜种粮,认识五谷,让子女知道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难。他同时又是一位善解人意,护妻爱子的慈祥的好丈夫好父亲。他重情重义,对战友同志给他的帮助念念于怀,总图报答。他热爱并感恩于自然,如果不是生活工作社会动荡,他定会携家人常去拥抱山水、投入自然。在他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一位真正热爱生活,挚爱人民的好人,一位坚强忠勇的战士,一位杰出共产党员。在他身上,我们很容易找到山东人质朴倔犟、西北人粗犷豪放以及军人特有的果敢忠诚。
在张北华同志这位老一代革命先辈离开我们四十周年之际,我们缅怀他的事迹,追忆他的音容笑貌,感触最深的,是他的坦荡胸襟和撼人风骨,愿后人永远继承他的精神。
永远的北华。
《宁折不弯》读后感言。
2014年4月5日凌晨2时12分。
以上写于一年前的清明。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又是一年。今天重发此文,作为悼念张北华这位革命老前辈的祭文和哀思。可以这样讲,《永远的北华》永赞的是张北华老前辈的铮铮傲骨和凛冽军魂!
陈唯
2015年4月4日清明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