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江教授网上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03966756
本馆由[ 石心桥 ]创建于2024年02月16日

追忆和郑师的那段师生情

发布时间:2013-10-02 09:02:44      发布人: 石心桥

追忆和郑师的那段师生情

不知不觉中,郑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有余。在这段日子里,只要谈及生命教育和生死哲学的相关话题,总绕不开郑师,而郑师的音容相貌时不时也会在看书学习期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每当和他人谈话中有意无意提到郑师,我的心里总有些许愧疚。这份愧疚成为我人生未尽的一份遗憾。今天借“郑晓江教授逝世一周年纪念文集”出版的机会,一吐我心底的愧疚,缅怀和郑师的那段师生情分。

我知晓郑师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是在2004年云南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我予以持续关注,其中有一位评论这个事件的学者的面孔多次在电视上出现,他就是郑晓江教授。当时他的名字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定的印象。8年后,也就是2012年,我通过研究生考试,来到了江西师范大学。面试时,我闻知中国哲学专业有位搞生死哲学和生命教育的知名教授叫郑晓江。当时未见其人,但是,在我心中有种莫名的亲近感,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一时想不起来了。直到9月份开学,第一次上郑师的课,我才猛然想起曾经的那个电视上出现过的郑晓江教授,如今就真实的矗立在我的面前。我的心中不免一阵阵的激动,想开口说点什么,但欲言又止。佛家讲“因缘”,也许这就是我和郑师今生的“因缘”吧。

后来,郑师希望我到研二时能接替史克卓师姐做他的助教。刚接到这个消息时,我很是兴奋,爽快的答应了。但是,我在读过了郑师著的《生命教育演讲录》、《生命教育公民读本》、《生命教育十三讲》后,我对自己盲目答应做郑师的助教后悔了。原因是郑师的生死学的6大原理纠正了我对生死偏激的看法,让我对生死有了更为宽广的视域,让我意识到生命的价值所在。我曾经以错误的心态和父母相处而产生的生活紧张感,让我感到了内疚和不安。而郑师一向是推崇知行合一的,而我的人生经历与郑师倡导的相差甚远,跟着郑师出去宣讲生命教育,岂不是知行脱节,空口匡人呀!因此,我一直彷徨着。终于,因留学生转调专业,我有了选择离开郑师的机会。于是,我放弃了以郑为导师的好机遇,转而选择了徐老师。郑师对我的离去有些惋惜,但是我清楚的知道,那是我在逃避良心的谴责。重新选择了徐老师后,我如释重负。我计划着要尽快去读郑师著的其他生死哲学和生命教育的著作和论文,希望在研一第二个学期上郑师课时,能有准备的向郑师讨教生死的问题。因为曾经生活的磨难让我动过放弃生命的念头,我深知生死事大。

研一第一学期郑师专业课的期末考题是“中国哲学热点问题综述”。这一题目郑师在国庆节期间就告知了我们,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材料和准备综述论文。期末考试的那天,我自信自己的综述论文写得还不错,可是被郑师批的一无是处。后来,我按照郑师的指导做了修改,但是忽略了论文中存在的一个思想偏激的小问题。我本以为论文可以顺利通过,可是第二天突然接到郑师电话,要求我必须把思想偏激的那个小问题做出修正。那个小问题仅仅只有一句话,对论文主旨并无大碍。于是,我不得不重新往答题纸上誊写修正过的论文。从这件小事上,让我深感郑师对学术求精的大师魅力。

没有任何征兆,2013年春节期间噩耗传来。我来不及多想匆忙赶回南昌参加郑师的追悼会。追悼会的现场,同其他师兄、师姐一样,我也悲痛的眼泪唰唰的往下落。尽管我和郑师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仅仅只有半年,只聆听过郑师几次课,可是郑师学术上严于律人的师风为我所深深敬重。这样一位热衷于生命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为推进中国大陆生命教育砥砺前行的大纛瞬即殁落,叹兮惋兮!而我准备向郑师讨教的“生死问题”和自我生命教育问题,永远没有机会了。本想利用研一第二学期,适时向郑师解释我弃选他为导师的原因,也永远没有机会了。但愿郑师在天之灵明晰我的心思,慰藉生者,砥砺前行。

 

 

                                       陈欢

                                  2013917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