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晓江君追思会上的追思
二零一三年三月三十日晚上,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举办的“海峡两岸国学与生命教育学术研讨会”进行中国生命教育的开拓者、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晓江先生追思会。这是我,作为他的朋友的追思辞。
心灯摇曳,群情深沉,
许多的人,妻子、女儿、学生、朋友和同仁,
在这里追思一个不平凡的生命,
一个被称为丈夫、父亲、导师和朋友的人。
四十天前,那个大雾弥漫的早晨,
他悄悄地出了远门,
谁都没有看到,谁都没有看到
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身影。
三十五年前,他飞出了武夷山的深沟僻壤。
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他飞的翅膀。
曾经生他养他的省城南昌,
迎回一位勤奋、聪慧的读书儿郎。
苦读、钻研、留校、上堂开讲,
年轻的教师激情飞扬。
他用中国哲学开启学生的头脑,
也为自己的心灵铸造思想。
从中西人生哲学中深入堂奥,
那个神秘、令人惶怖的问题终于被他触到。
古圣说:不知生,焉知死?
他说:以死观生,更可见人生之道。
春秋寒暑,古今中外,
一支笔游走在哲学、宗教之海。
第一部《中国死亡智慧》,
孕育、形成于小小的神游斋。
精细解剖,精心探索,
生死五大原理被他一一勘破。
他的脚步没有在发现的喜悦中停留,
他要用他成果去疗救人类心灵的沉疴。
临终关怀,生命教育,
终于像曙光一样出现在中国大陆。
透过那充斥物欲的喧嚣,
我们听到他倔强的鼓动和呼吁。
有多少人走出了心智的迷误?
有多少人打开了心灵的窗户?
有多少人避免了家庭的悲剧?
有多少人收回了迈向毁灭的脚步?
他的事业惠泽了无数世人,
可能也得罪了不少急于转世的灵魂。
是上天急急地将他召了回去,
却把巨大的痛留给了我们。
他是一位洞彻生命真相的智者,
他有担当,有勇气,悲天悯人。
他是中国生命教育的开拓者,
他为这个伟大艰辛的事业献身。
纪念他吧,擦干眼泪。
继承他的遗产继续惠泽人类。
一切为了世界美好的事业,
都需要一支支不屈不挠的团队。
武夷山的风啊,为他呜咽,
青山湖的水啊,为他悲切。
我们愿他那不平凡的生命,
快乐在他现在的那个世界。
2013年3月30日下午草于南昌大学工作室
晚八时许朗诵于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王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