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陈丹淮撰文解密:陈毅逝世后 身患绝症的张茜(2)
1972年3月17日,张茜接受了手术治疗,3天后就躺在病床上让昊苏念陈毅的诗文。一周后能够下地了,就自己看稿。整理这些诗词,她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比如陈毅去延安的路上留下了十几首诗,可是文稿上没有注明时间,张茜就在陈毅留下的一个小本子里,根据记下的行军里程和宿营地村名,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探索和推断,又走访了很多曾在那些地区工作过而且又熟悉交通情况的老同志,才慢慢确定了这些诗篇的写作时间。为了对战争年代的诗进行编次,她查阅了大量的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的战史。为了熟悉、弄清陈毅的一些咏史的诗句和引用的典故,张茜又看了大量古代史籍,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她不能通读,但对诗稿涉及的内容却看得很仔细,甚至不怕麻烦,一行一行的断句和圈点。至于在诗词艺术上的加工与选择,则得益于张茜十几年的积累,如她在广州向中山大学教授学习的中文古典知识、经常与陈毅在诗词上的交流和学习、对于诗词格律的认真研究等,这时都充分用上了。尽管如此,张茜还是把一本清朝万树的《词律》总是放在案头,随用随翻,《楚辞集注》、《李太白集》、《白香山集》、《东城乐府》等书也轮流放在床头。而近代的《鲁迅全集》、《沫若文集》、《柳亚子诗词》也是经常翻阅。由于手术后恢复得不错,张茜开始了拼命工作,每天吃完饭就伏在桌子上看文稿,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医生劝她:“张茜同志,你现在的健康情况,不允许你过分劳累,你要保重,要节制些。”
张茜笑了:“谢谢你们的医治,我身体恢复得很好,感觉自己的体力和精力还可以,我会注意的。但是必须努力工作。”
一天,赵朴初在谈论诗词整理时,看到张茜日渐瘦弱、且疲倦不堪的样子,便关切地问:“你现在身体怎么样?是不是太累了。”
张茜叹气说:“目前感觉还好,但是得了这种病,是有不测风云的,我是在和病魔抢时间,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心愿。”
赵朴初说不出任何安慰的话,鼻子一酸,赶快转向诗词的修订话题。
有时,张茜在翻捡遗物稿时,会忽然失神呆呆地望着远处,默默地坐在那儿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有时又会捧着陈毅的诗词留下行行热泪,当然有时她也会眼含欣慰而轻轻地发出笑声,那一定是她从诗中回想起了过去的欢悦。有人劝她保重,尽量少看引起悲思的稿子,张茜却笑着说:“我是在做着一种有益的学习,从中找到精神上的慰藉,我觉得这是和陈毅同志在对话,你们以为我流泪很悲很苦,其实我是乐在其中。”后来张茜在《陈毅同志诗词选集》编成题后两首诗中就写道:“把卷忆君平日事,淋漓兴会溢行间。”这正是她最后两年生活的写照。
1972年夏天,张茜的好友王于畊在被批斗关押6年之后突然宣布解放。王于畊立即来到北京,要求探望也被关押了6年的老伴、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张茜得知王于畊来到了北京,就把她请到家里,拉到自己的房间,拉上厚厚的窗帘,两人都急切地问着对方的情况,避而不谈自己的经历和痛苦。终于,张茜忍不住了,提高了声音问道:“你打算怎样营救他(指叶飞同志)? 说吧!我关心的是这个。”
王于畊忍住莫名的激动和无比的愤怒,介绍了她探望叶飞的情况,说到她测数叶飞的脉搏后,要求让叶飞住院治疗。王于畊说:“我怕他们敷衍,想写封信给周总理,请求治病。”
张茜说:“完全对,写信吧!快写,要我给你转递吗?”
王于畊怕连累张茜,很明确地说:“不要!我们递到中南海西门收发室,总理收得到。”
张茜问:“你是不是怕麻烦到我?我不怕,我愿意为保存干部多做点了,今后中国的事还多得很呐。”
两周后,叶飞住进了医院,第二天就发起了高烧。张茜又请王于畊来到家里,并叫昊苏取来一个纸盒,装满柑橘,又取来榨果汁用的玻璃器皿,一起送到王于畊面前,急切地说:“这是送病人吃的,我只有这些,让病人吃吧!”
王于畊不接,也不能接,因为张茜也是个病人;而且,万一传出去张茜是和一个被关押的“犯人”来往,又有谁能保护她呢?陈昊苏追上来把东西硬塞在王于畊阿姨的手里。
张茜大声地说:“你用不着为我担心什么!带去吧,给发烧的病人增加点水分。”
王于畊抱着柑橘赶到医院,马上就榨了杯橘汁给老伴喝,叶飞喝了很喜欢,王于畊笑了,她想,如果告诉张茜,张茜也一定会笑的。
张茜住在301医院时忽然听说,张爱萍将军因骨折也被关在了301医院的病房里,有一个警卫班看守着,对外严格保密。她马上将朋友刚送来的荔枝装了3个大信封,叫人直接送到张爱萍病房。守门警卫挡住了,送荔枝的同志大声说:“这是张茜同志送来的。”拨开了警卫的手就跨进去了,他把信封送到落难将军的手里说:“这是张茜同志送的,她请你多多保重。”张爱萍这位从未在专案组面前低过头的坚强的人,竟然落下了眼泪,他也回答了一句:“请代我向张茜同志道谢。”
张茜用一盒柑橘、一袋荔枝表达着自己对老战友的支持和对“文革”迫害老干部的抗议。那个年代人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被人向上汇报,都会有人在背后算计你,但是张茜不怕,她对战友们说:“陈老总已经去世了,我不过是个患有绝症的遗孀,早已视死如归了。”这是一个轻声发布的宣言,却是一个至死不悔的宣言。
经过9个多月的努力,1972年12月初,张茜先选了100首诗词编成“陈毅诗词选集”,全部由陈昊苏手抄,日后也称为“手抄本”。张茜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毕竟在有生之年,她的第一个目标已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