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茜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038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5日

儿子陈丹淮撰文解密:陈毅逝世后 身患绝症的张茜

发布时间:2012-04-18 11:23:17      发布人: 天堂天使

  一九七三年秋,张茜在西山程家花园。

  身患绝症后的张茜

  悲痛陈毅逝世 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

  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了。在医院作最后抢救的时刻,张茜把自己关在隔壁的一间房子里,她捂着嘴,不让悲痛的哭声发出来,可是眼泪却止不住地流。她不敢相信陈毅就这样走了,再也听不见他那豪爽幽默的四川话了,她的心被撕碎了。

  张茜站在病床前,望着亲人,她的心剧烈地疼痛,可是眼泪却已流干。她紧紧握着陈毅冰冷的手,轻轻地唤着“仲弘、仲弘”。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的心灵可以体会,满病房的人都低着头不敢看这一悲惨的画面,也不敢去打扰这心灵的交汇。大家都默默地等候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突然张茜滑倒在病床边沿,她再也撑不住了,悲痛再也压不住了,她放声大哭,儿子们连忙边哭边扶住母亲,对她说:“妈妈,走吧!走吧!”

  张茜回到家里已经是半夜3点了,厚厚的窗帘严实地拉着,仍然挡不住严冬的寒气侵入。她坐在陈毅的办公桌前,一动不动,儿子陈丹淮陪着母亲,轻轻呼唤“妈妈!休息吧!”张茜像是没有听见,仍然望着黑黑的前方。就这样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天渐渐蒙蒙亮,她忽然说:“是该进入一个新的生活了。”丹淮的心又收紧了,新的生活却是从最悲痛的时刻开始。张茜站起来说:“快休息吧,以后的事情多了,不睡好怎么应付呀。”

  9点多钟,张茜和全家又回到日坛医院。病房已收拾成临时的灵堂,陈毅躺在病床上,身上覆盖着一张洁白的床单,就像他离去的灵魂一样洁白,窗前摆放着几盆绿叶植物。张茜站在门口等待前来吊唁的人们。

  王震第一个来到,他带着小孙女向陈毅鞠躬,又让小孙女跪下叩头,然后握着张茜的手边哭边说:“保重!保重!”

  刘伯承元帅来了,他双目已经失明,在秘书的扶持下微微地走过来。一走进门口,还没有等人引导,就站在病房的中间连鞠三躬,然后转九十度方向又鞠躬,顿时全屋的人失声痛哭。在一片哭声中,刘伯承朝四个方向都鞠了躬。张茜捂着嘴不让哭声发出来,走过来扶着他来到病床旁边,轻声说:“仲弘在这儿。”刘伯承又恭恭敬敬地三鞠躬,转身走了,刚出门口,他才“呀”的一声哭出了声。

  1月10日,陈毅同志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张茜全家提前来到休息室,只见周恩来总理匆匆赶到了,他说:“张茜同志,毛泽东同志马上就要到了,他决定也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宋庆龄同志也参加,我还通知了西哈努克夫妇,他们都是陈毅同志的老朋友了。”说完,他又出去检查八宝山的安排。张茜感到很意外,因为政治局决定毛泽东是不参加追悼会的,周恩来总理也亲口告诉她,除了毛泽东主席外,其他在京的政治局委员都参加。可是现在毛主席自己决定来了,张茜的心感到了一阵阵的慰藉。张茜想起了陈毅在病中进食已经很困难时,却不忘在12月26日吃寿面,为毛主席过生日;想起了陈毅弥留之际,呼唤的是红军。他和朱德、毛泽东等一起创造的红军是陈毅最后的思念。今天毛泽东来向老战友告别,向老战友表示悼念,确实也没有辜负陈毅的一片诚心。

  张茜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说:“主席,您怎么也来了。”

  毛泽东则挥动着他的另一只手,动情地说:“陈毅是个好同志!”毛泽东继续说:“悼词上不是写了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作了贡献。”说着,毛泽东也哽咽了:“我是来悼念他的。井冈山的人已经不多了。”

  在肃穆的哀乐声中,周恩来总理几经哽咽才念完了悼词,毛泽东率领大家向陈毅遗体三鞠躬。

  毛主席参加陈毅的追悼会立刻成为当时政治形势的一个标志。陈毅所代表的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力量在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站稳了脚跟,解放老干部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潮流。

  1973年11月,张茜全家在程家花园戏台前。

  张茜身患肺癌 在病床上整理陈毅诗稿

  在陈毅病重之时,张茜也时有咯血,但为了陈毅的治疗,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就在这段最悲痛的时刻,病魔也击倒了张茜,在陈毅追悼会后,她的身体急剧变差,时常咯血不止。叶剑英元帅马上安排张茜住进了301医院,张茜带着厚厚的一堆书稿住院治疗。在看了很多陈毅的手稿后,就想起:1971年11月初陈毅病情开始加重,她拿了陈毅的一叠诗词同他商量如何进行整理,陈毅就定下了按写作年月依次编纂成集的原则。

  陈毅曾说:“这件事暂且放一放,等我好起来的时候再着手进行,我还想写一些诗,好些事情在我脑子里留着很深的印象,我打算好好写出来。”他还说:“要花点工夫对这些诗稿进行修改和加工。”

  张茜下定决心要把陈毅的诗稿整理出来,而且要把这件事公开来做。2月初,张茜写信给毛泽东主席,报告了整理编辑陈毅诗词的计划。在那个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被禁封的年代,在那个只有“八个样板戏”的年代,张茜的信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也可视为寻求冲破禁锢的探路石。张茜的信自然没有回音,但她仍然勉强支撑着日渐羸弱的病体,开始了整理工作。在整理过程中,她很想得到专家们的帮助,忽然想起了赵朴初写的那首悼词,充满了对陈毅的敬佩之情,充满了对正义的渴望和对邪恶的声讨,并且赵朴初和陈毅还是在上海一起工作过的战友,张茜确认赵朴初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战友,而赵朴初的诗词功夫又是全国闻名的。于是,张茜郑重地向赵朴初提出请求,希望在整理陈毅诗词的过程中给予帮助。赵朴初当时身体并不好,政治状况也不好,可是他慨然允诺,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张茜在医院里开始翻阅诗稿,诗稿是各种各样的:有过去发表在报纸上的剪报,有陈毅自己用笔抄存的文稿;有自己抄录保存下来的,有打印的小册子,也有只是手写的几张纸。相当一部分的诗稿是凌乱的,看得出还在修改之中,也有抄写得很公正的诗稿,却有着不同的字句,看来作者已做了修改,可是并没有留下时间顺序。这都要张茜去整理、选择与定夺。

  一天,叶剑英把陈昊苏兄妹叫到301医院的一间会议室,他手里拿着一叠会诊报告,心痛地告诉他们:“你们母亲的病是肺癌。”这一句话就像是一声晴天霹雳。

  昊苏兄妹惊呆了,什么话都讲不出来,只是默默地承受着第二次心灵上的打击。叶剑英很是体会大家的心情,没有再讲什么,直接走进了张茜的病房。

  张茜一看神情严肃的叶剑英走进来,后面跟着很多院长、主任,心里就明白了,但是张茜还是风趣地问:“抓不住那个小东西了么?”

  叶剑英说:“抓住了,抓住了就好部署消灭它。”这是无奈的风趣,却又是一种平静的豁达。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