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正中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9226654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8月27日

历史不会忘记

发布时间:2010-08-27 14:30:41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上世纪30年代初期,安正中先生出生在河南农村,读过私塾,初中未毕业就加入了解放军渡江南下,50年代初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屡立战功,1958年转业后考入了西安美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宝鸡市群众艺术馆,长期从事基层美术事业的组织辅导和艺术创作。现在陕西有许多在全国名声赫赫的画家都曾得到过他的辅导、启迪和帮助。他自1988年起担任了省美协秘书长,然而陕西美术界很少有人称他“秘书长”,不论老幼都亲切地称他为“安老师”。

   安正中先生在《学画自叙》中写道:“人世间最珍贵的是感情,自幼失去父母、失去姐弟,这一点我体会得更深刻。我深深懂得,凡做成一件事的背后,是要付出劳动,耗尽心血和汗水,是要做出奉献和牺牲,而留在记忆中的都是难忘的欣慰和怀恋。”“几十年来,在我生活和艺术的实践过程中,克勤苦学,以正直做人为准则并将此时刻铭记在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继承传统文化不断完善自我的心路历程,看到了艺术家对完美人格的自觉追求和人生价值的文化取向,更看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塑造一个艺术家人格品质方面所显现的伟大和魅力。安正中先生以自己70年的生命历程,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典范,这一典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铸就了他的人格形象和艺术辉煌,而是在于他以自己终生的实践演绎了一个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应当担当的文化责任。

   几十年来,他长期从事基层美术辅导和省美协的领导管理工作,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为他人做嫁衣,很少有时间关照自己的那块园地。但是,我们从安正中先生留下来的数百幅油画、版画、国画和速写中发现,安正中先生一直在握着手中的画笔,从未间断自己的艺术创作,而且从繁重的美术辅导和组织管理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着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正如他所说的:“我从一般馆员、美术组长到馆长、秘书长,唯一不变的一点是我每天都在坚持作画。”“我牢记,对同志、对朋友、对观众和读者要真诚,对艺术、对生活要真诚,我将要在大西北找到对艺术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与希望。”安正中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出版了6部画集,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国际性展览,并屡获奖项,在陕西乃至全国美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安正中先生艺术的源泉和动力,来自于其对国家、对人民、对艺术的理解和真诚。他在画集自叙中讲到:“30多年来,风风雨雨,生活在黄土高原、渭水之滨,大西北的山山水水,乡亲们诚实淳朴的深情,使我更懂得祖国、人民和艺术的深刻涵义”。“博大厚重的黄土高原、淳朴的民俗民风,美不胜收的民间艺术,神秘古老的西周青铜器皿,雄浑的汉唐刻石,都是我艺术生命的源泉。”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创作题材极其广泛,从军旅生活到农家小院,从黄土高坡的风土人情到俄罗斯的历史传说。安正中先生的艺术精神是长安画派艺术精神的延续。他在《学画自叙》中这样写道:“人生暂短,道路深长,艺术修养的提高是无止境的,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是陕西美术界的先辈留下的座右铭,前辈们用心血换来的经验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在实践中再创造出新的成果。”“我将尽毕生的精力,在艺术实践中把对祖国人民、对西部的爱、对事业深邃之情感,溶入我的作品里。”

   安正中先生的作品语言独特、风格鲜明,显现了很高的艺术才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他的多部作品至今仍然陈列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安正中先生生前给予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很大的关心和支持,并直接参与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他曾把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视为自己事业追求的一部分,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运作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方案。当然,安正中先生也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多年来一直关注的一位重要的艺术家。   在纪念安正中先生逝世3周年之际,安正中先生的夫人郭秀珍女士率子女将安正中先生毕生仅存下来的200幅代表作,全部捐献给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捐献给了祖国,捐献给了历史,这是安正中先生的夙愿。收藏好这些作品是对安正中先生最为珍贵的纪念。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