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镛-轶事逸闻
发布时间:2011-01-17 09:09:58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声名鹊起
陈焕镛识辨植物,别具天聪,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约1932年),香港有一命案,死者经解剖检查,发现有树叶之残渣碎片,但在香港地区无人能识别此种植物,使得法院无从判案,后求教于陈焕镛,方知是剧毒藤本植物胡蔓藤(又名大茶药),先生从此扬名省港。
诗人
陈焕镛好学博览。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世界文学名著,工作之余,常背诵莎士比亚隽永的词句,据他的弟子蒋英说,他的英文诗“寓意深而语音谐,修辞精炼且极优雅。”1949年旅居香港时,鉴于当时国内外形势,他写了一组英文诗表达爱祖国、爱科学的意愿,曾经被香港《南华早报》登载,并在香港引起很大反响。他一生诗作不少,可惜全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化为灰烬。
演说家
陈焕镛学识渊博,言词幽默,其演讲与授课经常能引起现场掌声雷动。如在金陵大学执教时,因为该校为教会创办,每周必循例有一次圣经布道班,全校师生都要参加。一次,校长邀先生到班,让他作一场“宗教与科学”的专题演讲,但陈焕镛绝口不谈圣经之道,反而畅谈森林之优美,其讲题为Beauty of forestry and poetry(森林与诗之美),而且采用流利的英文,演讲引人入胜,顿时轰动全场,现场掌声不绝,其才华让在座之外籍教师都油然起敬,校长亦为之动容,会后竟然公布从此取消每周例行的圣经布道班,以学术讲演会取代之。
爱国者
陈焕镛身陷广州时,曾为陈璧君所注视。陈璧君是汪精卫的孀妇,与陈焕镛号称同乡,因慕陈之声誉,要求陈在公众场合演讲,意欲为汪精卫的伪政权涂脂抹粉,先生于是应邀登坛宣讲,题为“植物与人生”,畅述稻麦是人之主粮,蔬果助身躯发育,森林作建筑良材,神农尝百草而知药物,时珍辨药草而著《纲目》……滔滔不绝,听众为之入神,而令事主垂头丧气,大失所望。
美食家
陈焕镛既系粤海世家,虽有西班牙血统,却是一位地道广东人,同时还是一位天然美食家。每次标本采集队从海南或十万大山等边远地区归来之后,他必设宴犒劳,多在李仲洛家。李系东江人,雅善制作盐焗鸡和蛇羹,脍炙人口,他不但邀请过采集队的同事“饮茶粤海”,还在一次春节,赠以家制各种芋头粉炸成的糕点,号称“芋角”。
园艺家
陈焕镛对庭院设计、园艺和植物栽培等方面也有深邃的研究,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广西农学院院长孙仲逸,将农学院科学馆前原林学系的苗圃拨给该所。陈焕镛老师锐意经营,每日雇请临时工数十人,亲自指挥,严寒酷暑,风雨无间,栽植花圃树木,亲自开辟桂林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