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怡坤老师的特点和成就
女小生是潮剧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钟怡坤就是这道风景线上的一个俊美的景点。自从1979年她扮演了《荔镜记》的陈三后,潮剧舞台多了个扮相风流倜傥、唱腔优美舒展的女小生。20多年来,钟怡坤精心地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多姿多彩的异性美的“小生形象”,今天,终于瓜熟蒂落——“钟怡坤潮剧唱腔VCD专辑”出版发行了。
戏曲舞台上,女小生的表演很多透出“脂粉气”,没有男子的阳刚之美。可是,钟怡坤几乎是洗去了女小生的“脂粉气”,给新时代的潮剧舞台寻找到一个“男子汉”,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虽然她扮演的是古代男子,但要寻找到尽可能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的异性形象,表现出他们的风流倜傥和性格魅力并非易事。从美学角度看,钟怡坤从女人的角度来看男人,再通过女性的身体来塑造男人,这种双重审美是最为冲击观众视觉形象的写意艺术。 当然,作为女小生,不可能到了舞台上就改变性别,她们多多少少还要留有女人的“脂粉气”,那么,钟怡坤是以什么表演风格让观众认可她这一个个“男子汉”艺术形象的呢?从她的《专辑》的表演和唱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她是以理性做桥梁,从心理上去跨越两性的鸿沟,同时,带着浓郁的文化意识走向每个“男子汉”的内心世界的。
钟怡坤在新的人文生态环境中去把握对男性的创造,寻找符合男子的仪表、风度和气质的声腔,用唱腔去塑造男性人物,用男性视觉去编排唱腔,《经堂别》、《回十八》、《见故人悲喜交并》、《荔枝情》、《秋风秋月寄柔情》、《阅“春秋”》《叹宫》等一曲曲唱段,是因为钟怡坤着力于将内在感情与音乐旋律融为一体,不同性格的人物她用各具特色的唱腔去加以塑造,才使观众在品味曲中旋律的同时,在内心树起了栩栩如生的男性人物形象。 钟怡坤还通过外在的程式化的动作和外在的造型,传递吴汉、梁山伯、王金龙、陈三、姜文举、萧洵等一系列男性的情感,让观众看到的是男人的神韵,最终忘记她的真实性别。这也许就是钟怡坤进行“异性”艺术创造获取成功的基本奥秘。
1979年以来曾多次随团赴泰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广获赞誉。1990年获泰中文化艺术协会“最佳女主角奖、最优秀一等艺术奖” ,被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评为潮剧优秀艺员;1995年获广东国际艺术节表演三等奖;1999年获广东省剧协荣誉证书。《龙女情》、《梅亭雪》等四十九部剧目已录制成音像制品,发行于世界许多国家,深受国内外观众及多种报刊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