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研
谷镜汧毕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国内”、“理论联系实际”、“洋为中用”。他着重研究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常见病多发病,希望解决中国自己的科研难题,从而建立中国自己的医学科学学派和科研梯队。
早年他的科研兴趣十分广泛。1930年代留学欧美时,他接触到淀粉样变的实验研究。谷镜汧不是一个一味追随别人,亦步亦趋的人,他的研究着眼于此病为何在西方人中发病多,在中国则甚少。经过研究,他发现淀粉样变的发病与膳食组成成分有一定关系,由于西方人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质,而中国人则以植物蛋白质或素食为主,这种膳食成分的差异与该病发病有一定关系。
1939~1941年在昆明,他对当地高发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亲自去屠宰场收集大量猪和山羊的甲状腺肿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他潜心观察和研究克汀病,并为之付出了极大的精力,最后完成了国内当时惟一的有关克汀病病理变化的论文。
1942~1944年,他在宜宾同济大学执教时,对流行于川南的痹病进行了研究,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亲自动手,饲喂动物,夜以继日地进行实验研究,最后终于揭开了痹病的真正原因——食盐中的硫酸钡中毒。
1950年代以后,他多次参加中国新发现疾病的研究,如1962年研究江西湖口病的病因,经多学科综合研究发现该病与当地农药中的有机汞中毒有关。他不远千里,多次了解和亲自观察克山病尸检的标本切片,参加全国克山病病因研究讨论会并发表了自己对该病病因的看法。
在谷镜汧的科研实践中,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血吸虫病病理研究,结核病的病理和发病机制研究,以及肝炎、肝硬变、肝癌的研究3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