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无闻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53456455
本馆由[ 方池街民 ]创建于2011年08月03日

徐無聞 一生打好幾口冒水的井

发布时间:2013-01-11 13:36:28      发布人: 方池街民

徐無聞  一生打好幾口冒水的井   

《成都日報》 2012 9 24 日第十九版

《蜀印锦书18

向黄/文图

 新得先师徐无闻先生照片影本一帧,原大寸照,摄于一九七五年十月,摄影地点在忠县鸣玉溪。背后有无闻师题跋:“仙姿已渺洞难寻,唯有飞湍响玉琴。我与白公心事别,雨中留影寄幽情。自忠县城溯鸣玉溪十五里有瀑布,高可六七丈,广四五丈,即木莲洞也。唐元和十四年,白乐天于此得木莲花,有诗纪之。今木莲不可见,洞亦不存,唯瀑布奔泻、乱石嶙峋。其上有石拱桥,桥边古榕一株,道旁摩崖石刻多已漫漶。独宋绍定庚寅钱子山题诗可读,诗云:‘鸣玉溪边堪寓目,木莲洞下更关情。忠州好处无人说,祗得孤城小市名。’余客忠州三年,屡游其间,癸丑岁将西徙渝州,恐永无重游之缘,遂于十月十七日冒雨至瀑布下摄此,以志鸿爪。上距乐天之游已一千一百六十四年矣。”这张照片是谁拍的,恐亦无可考,照片背面题跋却留下了当年无闻师自忠县回到西南师范大学之前的心理历程。《汉语大字典》记载,是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在广州召开全国词典编写出版规划会议上提出编纂《汉语大字典》的计划,经周恩来、邓小平同志批准立项,确定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部门组织有关专业工作者协作编写。”次年,无闻师应编辑委员会邀请参加了字典编委会,任字形组组长,负责字典字形搜罗、考证、编辑。

 自四清运动伊始,无闻师即遭批判,《吴宓日记》所记甚详,其中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九日,星期三。下午130中文系在方池小操场集合,排队,入大礼堂。坐临大道窗下之前排。……徐永年、李淑清夫妇坐宓右,众皆视为罪人,不与交言。”到文革的时候更是被抄家,《吴宓日记》记载:“1966八九月之交,红卫兵抄去郑思愚、徐永年及宓等之书稿文物,均锁置于3121室中。”整个社会秩序被打乱。到了一九七0年,“西南师范大学从重庆北碚迁至梁平和忠县。一家人在忠县师范的半间教室居住了三年。从此以后他手抄《甲骨文字编》约二十万字,校勘《说文解字》七遍,以及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临摹、研习了大量的碑版字帖。”(向黄《徐无闻年表》)无闻师一头钻进一生热爱的书法篆刻艺术。到一九七五年,无闻师五年流寓忠州,虽然这个地方的条件颇为艰苦,生活却实在而平静,他在埋头钻研中得到了无限的乐趣,正如他在《赤壁之游乐乎》一文中,描述流放黄州的苏轼所的那样,“黄州的山川和人民也给了东坡莫大的慰藉,激发他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文。”在这里,无闻师钞旧刻、写眉批、做笔记、题跋语、刻印章,为后来进入《汉语大字典》的字形编辑以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创作,成为二十世纪四川书法的殿军,国中赫赫有名的、在众多领域都取得很高成就的学者、诗人、书法家、篆刻家奠定了牢实的基础。

 徐无闻(19311993)成都人。他七岁时到成都市实验小学学习,父亲徐寿益生公开始教授书法,到十二岁时教授篆刻,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毕业于四川大学。一生转益多师,少年时,先后在蜀中名师周虚白、李璠、周菊吾、王利器等学习文学、书法、篆刻等,尤其是在印学大家易均室门下学习,在印学方面获得极其扎实的系统知识;青年时,工作于西南师范大学,在吴则虞门下作古典文学研究,与吴宓先生以书画论交;中年时,到上海做郭绍虞的古代文论的研究生,先后拜师书法大家沈尹默、潘伯鹰,篆刻大家方介堪。之后,结交江浙、粤、京等地的艺文众贤,论交于沙孟海、启功等当代鸿儒,得到诸贤共同称赞、高度评价。

 

 无闻师是一位于诗、文、书、画、印、古琴、鉴考等众多领域多有研究、创作且取得令人属目成就的通才。无闻师做事,正如他的业师周虚白所讲:“你的老师啊,拼命三郎!”无闻师曾讲:“别人一生打一口井,我打几口井。现在我的井就要冒水了。”的确,在当代的文学艺术创作与研究中,无闻师以其实实在在的作品与研究赢得了世人的认可。启功先生在《徐无闻先生著作集·序》评价道:“教授于西南师范大学,著述甚富。于古文字之考辨,造诣尤邃。暇则挥毫作书,古、篆、楷、行,罔不精工。其篆法深稳,独得渊穆之度。”韩天衡在《徐无闻印存·序》中评价无闻师对当代印坛的贡献说:“试想,被誉为印坛出新骁将的赵之谦,其出新特征正是敏颖地将彼时过目的某些特别的新出土文字,成功地引进到印坛中来。因此,无闻兄在这方面成功的引进,其作为当与悲盦异曲同工,是足以名人入印史功臣榜的。”

 在国人的印象中,无闻师的作品以战国中山王书法创作被诸家评为第一。人们在介绍到战国金文中山王书法时,总会这样讲,“中山王铭文的迷人魅力倾倒了无数爱好者,众多书法家和篆刻家纷纷效仿,其中最著名的首推徐无闻先生,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专家和书法家。徐氏书写的中山王体书法作品,结构严谨,字形优美。线条挺劲,变化随意,小大由之,得心应手,潇洒自如。”

壬辰六月初八,写于雍婴堂灯下。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