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无闻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53456455
本馆由[ 方池街民 ]创建于2011年08月03日

徐无闻年表(壬辰修订)

发布时间:2012-10-17 22:13:55      发布人: 方池街民

徐无闻年表(壬辰修订)

向黄/文

   《徐无闻年表》从1995年成形以后,一直都在修订过程中。一方面,随着研究徐无闻先生艺术思想、艺术成就的深入,新的资料在不断发现,对《年表》的增补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徐无闻艺术思想、艺术成就研究的需要,也就带动了对《年表》的修订。这里面固然有自己的努力,但是没有师母李淑清教授、徐立先生、徐定女士以及徐先生的亲朋、故旧、同门师兄、书道友朋的大力支持,这个工作的完成是很难办到的。内子杨敏女士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与的无私协助,尤感深切。过去我所做的编辑成果,因为体例的原因,最后都没有表达出我的感恩之情,一直以引为遗憾。这次一并表达出来!事实上这项工作还要继续下去,我的感恩还将继续!

===================================================

1931辛未 

○九一八事件。

○5月,易忠籙(均室)创办湖北地区民国最早的书画篆刻刊物《艺甄》。

○6月初,方介堪(方岩)自杭返沪,参加中国画会。

○9月,吴宓(雨僧)回清华。

○10月,方介堪(方岩)与王舜瑛女士在上海结婚。

○沈尹默(秋明)辞河北省教育厅长职,回北大任教。

○林乾良(印迷)生。

●“予以辛未年生。”(徐无闻《三年追忆录》)

●“十一月十四日生于成都通顺街” (周虚白《徐永年墓志铭》)

●徐无闻,本名永年,字嘉龄。“三十后,因耳疾,更名‘无闻’。”(徐无闻拓呈金德寿印蜕跋语)号守墨居、烛明室、听秋声馆等。

●徐无闻生前为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兼书法篆刻专业、唐宋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刻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四川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常务委员、四川文史研究馆馆员等。

 

1932壬申   1岁

○2月,方介堪(方岩)《古玉印汇》出版。

 

1933癸酉   2岁

○“介堪先生与易(均室)先生结识。”(《方介堪与中国文化名人》)

 

1934甲戌   3岁

○吴隐之子吴珑(振平)以“西泠印社”号刊行《现代篆刻》(1-9)。

○方介堪(方岩)辑《介堪印存》(一名《介堪印存·第七集》)

○沙孟海(文若)任教育部秘书。

●祖父、祖母同年去世。

 

1938戊寅   7岁

○张耕源(梓人)生。

●“七岁入俗学(即成都实验小学)。……益生公开始授书法,能书三四寸左右的大字。” (徐无闻《三年追忆录》)

 

1943癸未   12岁

○高月秋辑(明)辑录《巴社印选》一册。

●“因遵父训诲,十二岁时从汉印入手,两三年摹写摹刻数百方。” (徐无闻《三年追忆录》)

 

1944甲申   13岁

○吴宓(雨僧)赴成都,在燕京大学、四川大学讲学。

●“余于实验小学毕业,……父授《诗经》,并请李璠为余补英语。” (徐无闻《三年追忆录》)

●“益生公率永年来看我” (1994年冬周虚白口述于成都吉祥街老屋。)并习古文、诗词。

 

1945乙酉   14岁

○抗日战争胜利。

○沈尹默(秋明)作论书诗《题伯鹰书评五绝句》。

○3月,赵时棡(叔孺)卒。

●“春,是期成绩、学行均列甲等。暑假中,读《诗经》毕,写《石鼓文》,又《峄山碑》、《九成宫》。” (徐无闻《三年追忆录》)

●“秋,余读三期,是期成绩亦在甲等。父授以《书目答问》。” (徐无闻《三年追忆录》)

 

1946丙戌   15岁

○3月,方介堪(方岩)参加上海中国画会重建活动,被推为候补理事。

●“三十四年春,校迁青龙街,余亦住校。” (徐无闻《三年追忆录》)

●与潜江易均室于成都一旧书店偶识。易均室以其好学纳为弟子。“学习篆书并印学史。”(1992年夏,先师口述于成都新居)

●经周虚白介绍,“向周菊吾学习诗词、书法、篆刻。”(1994年冬周虚白口述于成都吉祥街老屋。)

 

1947丁亥   16岁

○4月,方介堪(方岩)参加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处工作,为征集委员会委员。

●“初中毕业,读《史记》一通,唯于刻印颇好之。” (《三年追忆录》)

●“秋,叩菊吾师门请业,茶散香沈,随谒稆园先生于北郭。”(徐无闻跋《稆园论画绝句》)●冬,作《三年追忆录》。

●制“徐义生”印。

 

1948戊子   17岁

○高式熊(廷肃)辑自刻《西泠印社同人印传》四册。

○唐源邺(醉石)辑录自刻《醉石山农印稿》一册。

○乔曾劬(大壮)卒。

○叶为铭(品三)卒。

●易均室命徐永年为其所制之蓝印本《稆园论画绝句》作跋。

●4月,城北得《汉画凤砖》等旧物,自拓而题署曰:“戊子四月既望,获此于北郊白马寺侧,距出土铜器遗址不过数亩。为之狂喜。殆天以斯甓为余好古之报施者耶?同时又得一品中作五铢钱者。著雍困敦余月,徐永年自记。”(印鉴:嘉令,徐印永年,□经亭,永年传古)

 

1949己丑   18岁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月27日,成都解放。

○沙孟海(文若)任浙江大学教授。

○沈尹默(秋明)被陈毅聘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丁辅之(仁)卒。

●易均室命徐永年为唐源邺所制之“沧浪一舸”白文印,补刻“碧山南浦词”

 

1950庚寅   19岁

○1月,重庆市军管会文艺处召开文艺节座谈会,正式成立重庆市文联筹委会。

○2月,成都文协召开会员大会。

○7月,《川西文艺》创刊。

○6月,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随即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方介堪(方岩)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简经纶(琴斋)卒。

●以第一名考入成华大学(后并入华西大学,再并入四川大学)。

●参加两期土改运动共半年。

 

1952壬辰   21岁

○《四川文艺》创刊。

○方介堪(方岩)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

●为校友李淑清刻“李淑清”、“淑清”印章。

 

1954甲午   23岁

○邓尔雅(万岁)卒。

●四川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四川农学院。

●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李淑清结婚。

●制“穞园游艺”印。

 

1955乙未   24岁

○董作宾(彦堂)撰《甲骨学五十年》。

○黄质(宾虹)卒。

○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马衡(叔平)卒。

●长子徐立生。

●调入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为吴则虞助教,从事古典文学研究。

 

1956丙申  25岁

○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6月16日,《吴宓日记》首次出现徐永年(无闻)。

●次女徐定生。

●晋职为讲师。

●加入重庆作家协会、四川作家协会。

●“七月一日,西师党委会召开之共产党员入党宣誓大会……徐永年代表演说。”(《吴宓日记》)

●发表《试读〈琵琶记〉》

●发表《我对变文的几点认识》

●发表《鲁迅小说研究中的错误倾向》(与刘元树合作)

●发表《读奥维奇金特写集》(与毛宗璜合作)

●编印《中国古典文学简编》(内部数据?西师中文系油印讲稿)

●编印《元明清文学》(与吴则虞、林昭德合作,[内部资料]西师中文系油印讲稿)

 

1957丁酉   26岁

○4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整风运动。

○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

○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

○10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划定右派分子的标准的通知》。据一九七八年平反右派分子过程中的统计,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运动”和一九五八年的“反右补课”中,全国划出55万右派分子。

○商承祚(锡永)编撰《石刻篆文编》二册十四卷。

○齐璜(白石)卒。

●5月,作为高校青年教师代表,在北京参加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担任《语文》杂志主编。

●制“鲁迅诗砚盖铭”印

 

1958戊戌   27岁

○是年至一九六0年上半年,发生大跃进运动。

○马国权参加《首届赴日书法展》。

●发表《面向实际,面向斗争》。

●发表《斥古今并厚》。

●编印《中国古典文学第五分册》([内部数据]西师中文系铅印讲稿)。

●编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第五分册》([内部资料]西师中文系铅印讲稿)。

 

1959己亥   28岁

○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期间,因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导致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这段时间被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容庚(希白)编《金文编(增订本)》出版。

●“一月三十日,星期五。……下午2:00-4:35中文系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班在3127教室上课,徐永年讲第三章‘文艺之阶级性、党性’。” (《吴宓日记》)

●拜识成都余兴公先生。

●发表《读〈管得宽〉》。

●制“益生所得金石”印。

  

1960庚子   29岁

○王褆(福庵)卒。

●“四月二十六日,星期二。……晚饭后,宓寝息。7:00奉召赴中文系工会组织生活,宓即往,在古典文学教研室久久读书坐待。8:30魏主任始至,乃集教职工宣布,市委今召开重庆市文艺卫生体育工作者先进会议,拟以(一)中文系及文艺理论教研组为集体单位代表,由苏鸿昌及徐永年分别代表出席。又以(二)徐德庵、徐永年、何群英、钱安琪为个人代表,前往出席。” (《吴宓日记》)

●“六月二十四日,星期五。……下午。2:45全系聆听徐永年作‘工作调整’报告。” (《吴宓日记》)

●“六月二十五日,星期六。……上午,徐永年还宓诗稿。” (《吴宓日记》)

● 制“守墨居”、“益生心赏”、“丹青不知老将至”印。

 

1961辛丑   30岁

○“九月二十九日,星期五。……今日下午,院中召开右派分子会议,宣布叶□、熊正伦、罗容梓三教授及学生七十余人‘摘取右派帽子’之名单,重庆市□□人,见《重庆日报》。存者幸得释,而殁者长已矣!”(《吴宓日记》)

○“十月二十二日,星期日。……今日上午,由赖公处得悉:巴县向楚(仙乔)先生(四川省文史馆馆长)于十月十七日晨6a.m.病逝,享年八十六岁(与   父同庚)。” (《吴宓日记》)

○余中英(兴公)被安排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

○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沈尹默(秋明)任主任委员。

○秋,西泠印社建社六十周年,张宗祥先生出任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

●“五月一日,星期一。……徐永年代表中文系党总支送赐新鲜猪肝半斤为节礼。”(《吴宓日记》)

●暑假,自北碚归成都,看望易均室。

●“九月二十九日,星期五。……夕,徐永年来,商讨恩格斯文。”(《吴宓日记》)

●“十二月七日,星期四。……晤徐永年。”(《吴宓日记》)

●“十二月二十七日,星期三。……王医送报及信来……(3)西师中文系(党支教师部)徐永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慰问函。 ”(《吴宓日记》)

●生日,制“欣然忘食”印。

  

1962壬寅   31岁

●“二月六日,星期二。……回舍,黎军来,谈书法,彼与徐永年欲求鹰公写条幅与扇面。” (《吴宓日记》)

●春夏之交,徐无闻与刘江相识于上海福州路一家古旧书店楼上的库房里。(刘江《浑穆典雅、严谨大方、印如其人》)

●“九月六日,星期四。……下午,寝息。熊明安奉方教务长命来,发还《外国文学进修课程表》,指示各点:(3)《马恩论文艺》,宓不必讲授,专由徐永年指导。” (《吴宓日记》)

 

1963癸卯  32岁

○秋,西泠印社建社六十周年,张宗祥(冷僧)出任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西泠印社恢复活动。

○沙孟海(文若)任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教授。

○邓散木(粪翁)卒。

●到上海,从郭绍虞先生学习古代文论。因襟兄黄清华之介,两次谒见沈尹默请教书法。

●“三月二日,星期六。……宓回舍休息,徐永年来,还刘慧仪译《马恩论文学与艺术》,遂论潘伯鹰新着《论书法》,甚致赞佩。” (《吴宓日记》)

●4月,因吴宓先生之介,得访潘伯鹰先生。

●8月,因易均室之介,与方介堪通信求教篆刻。又见“四川大学教授、老友易稆园弟子成都徐永年(无闻)来书求学。”(方丹文《方介堪年表》)

●9月,与刘元树等同游杭州,并于六合塔、西泠印社留影。

●谢稚柳、启功等鉴定书画巡游至重庆,由冯建吴、段虚谷、徐无闻作陪。

●制“尹默长寿””、“谢稚柳印”、“稚柳”印等。

 

1964甲辰   33岁

○是年起,发生“四清运动”,即在城市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在农村开展“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物”的运动。这次运动持续时间达四年之久,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教育科学文化问题上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并在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十二月三十一日,星期四。……【附记】谢无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梓潼人,1964十二月七日病殁,享年八十一岁今日八十岁(1884-1964)。” (《吴宓日记》)

○应潘天寿(大颐)之邀,方岩(介堪)赴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班教授篆刻,凡三月。该班为我国大专院校开设书法专业的第一批学生。

○沙孟海(文若)删定《沙村印话》。

●“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三。……下午,微雨。2-5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教研组合并运动座谈会,仍称曰学习会到者十三人,工作组一中年同志监临,今日主要为非党员教师对院系领导人提意见。讦发,指责。最使宓惊且恨者为:(2)郑思虞……尤痛斥徐永年之纳结于潘伯鹰,连结黎军,及为重庆反革命分子黄□荣介绍篆刻书画生意,且代收取润资事。并潘伯鹰亦诬蔑之,谓鹰政治不清白,乱搞男女关系,云云。(3)其后宓发言如下:……谈及徐永年,具承认宓为介绍潘伯鹰,并求潘为王院长写联对。且述徐君借宓之《顾亭林诗集》所题二段(1)‘四六’之慧解;(2)尊敬黄晦闻先生,而不赞同王静安先生。为宓诤友,可佩,云云。至夕5:30始散归。” (《吴宓日记》)

●“十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三。……下午2-6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教研组合并运动座谈会,今日发言者,仍以田志远、钱安琪等为主,声讨中文系党总支书记苏鸿昌,以徐永年为谋主,以徐永年、沈来清、毛宗璜、彭维金‘四大金刚’为大将,以王咏芳为通史苏虽身为党员,而实行建立资产阶级集团,向党及无产阶级进攻,包办选举,敌视工农学生,恒欲推倒……” (《吴宓日记》)

●“十一月二十八日,星期六。……下午2-7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教研组合并运动座谈会,徐永年自作检讨……尹院长作总结,定苏鸿昌、徐永年等人之罪案。……” (《吴宓日记》)

●“十一月三十日,星期一。……下午2-6中文系古典及现代文学教研组合并运动座谈会,前半,续审徐永年……不待其词毕,田志远、钱安琪等逼至徐面前,环立,高声叱詈,极为暴厉(明日徐病矣)。……” (《吴宓日记》)

●“十二月二日,星期三。……下午2-6古典及现代文学教研组合并运动座谈会,工作组陈、吴、范三同志监临。今日续审问徐永年……徐永年据其撰就之发言稿供述,而众诘责之,犹未完。……” (《吴宓日记》)

●“十二月五日,星期六。……下午2:00至6:00中文系古典文学及现代文学教研组合并运动座谈会。尹院长监临,陈永良主席。今日续审讯徐永年……徐永年撰成日记式样之详细叙述,在大会中读出。大旨为自己洗刷,……休息后,众复提出诘问多条,继续乃攻诋徐之喜好书画、好读书、多访问老教师赖以庄等。……于是群诋资产阶级之文艺生活习惯写挂对联挥用折扇,亦成罪行矣。……” (《吴宓日记》)

●“十二月七日,星期一。……下午。1:20再出。下午2-6古典及现代文学教研组合并运动座谈会,续审徐永年。……今陷此身运动中真有‘求生不易,求死亦不得’之苦况也。” (《吴宓日记》)

●“十二月九日,星期三。……下午……1:30中文系在方池小操场集合,排队,入大礼堂。坐临大道窗下之前排。……徐永年、李淑清夫妇坐宓右,众皆视为罪人,不与交言……” (《吴宓日记》)

●开始自学文字学。

●制“逃禅煮石之间”印。

 

1965乙巳   34岁

○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张宗祥(冷僧)卒。

○10月,(方)“介堪应请为易(均室)及川蜀友人作印30余方。”(《方介堪与中国文化名人》)

●沈尹默寄赠《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辑要释义》。

 

1966丙午   35岁

○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

○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这两次会议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的通知,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开始形成。

●丙午八月,北碚寓舍横遭抄掠,文稿尽失。

 

1967丁未   36岁

○1月6日,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等造反组织在江青、陈伯达、张春桥等的支持下,召开“打到上海市委大会”,夺了上海市委的权,即所谓“一月风暴”。

○1月8日,毛泽东表示支持并号召夺权,内乱由此加剧。

○马一浮(蠲叟)卒。

●暑假返蓉,穷半月之力,为易均室先生钤拓旧印章三部,署名《稆园印鲭》。

●“五月九日,星期二。……1966八九月之交,红卫兵抄去郑思愚、徐永年及宓等之书稿文物,均锁置于3121室中。……” (《吴宓日记》)

●“十二月九日,星期六。上午8-10:30中文系上班:去时路途观看(第三次)大字报(见另外页所记,附粘),乃得读清其上栏专述宓事者甚多(见另页)宓上班后,以报告同人。……旋刘君由阅览室取来徐永年题跋、收藏之字帖数本,众赏玩之。” (《吴宓日记》)

●制“实事求是”印。

    

1968戊申   37岁

○9月5日,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所谓的“全国一片红”。

○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扩大会议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完全的肯定。并决定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规定“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周旭(菊吾)卒。周旭(1911-1968),字菊吾,号涐青山人,成都人。【附】周旭字菊吾,吾蜀成都人,少负文名,尝作《桂再华赋》呈华阳耋宿林山腴,山腴有云:“典丽风华,洵堪垂远,老夫欲焚笔砚矣”。其见赏如此。菊吾执教上庠,治印为其余事,以其闻见洽,学问富,故印格高古不群,尤擅圆朱文,四十年代即有“西南第一”之誉,方介堪评其印作云:“海内刻圆朱文者,蜀中竟有如此高手,精妙绝伦”。菊吾颇富收藏,字画以外,蓄佳墨数百挺,又有名砚多品,尤以井田、荇翁砚为著,文革乱起,文玩悉被抄没,未几,菊吾亦卒。菊吾殁后,诗文遗稿悉付劫灰,近年家人检理所遗印稿,编为《周菊吾印存》一卷,刘君惠教授序云:“菊吾初喜吴氏印,若破荷亭者,诧谓可以惊风雨而泣鬼神。既而怵末流之披猖,乃务归于醇雅。夫艺术之事,与政教风会息息相通也。昔人谓审音知政者,于印学亦可以观焉。菊吾之倡导醇雅,盖欲以艺事树之风声,于以扶微,于以振敝也,雕彤篆刻云乎哉。菊吾择善固执,绰约自守,不肯为天下荡,执之时义大矣哉。”前记罗叔言语“一艺之微,亦当端其趋向”,此又引刘序论审音知政,后之习篆刻者宜善思惟之。今论菊吾篆刻,印愈小愈精致,拟玺之作尤见功力,圆朱文多字印,精整典雅,亦不在二弩精舍、麋砚斋门弟子之次,而朱文巨印稍嫌逊色,力弱耳。    赞曰:一卷遗篇传相斯,圆朱端谨细盘丝。功夫印外存淹雅,甘苦平生只自知。(王家葵《近代印坛点将录·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周旭(菊吾)》)

○唐源邺(醉石)卒。

○“西蜀故友易均室书集欧、苏题沧浪亭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方丹文《方介堪年表》)

●周菊吾先生逝世前几日,专程去四川大学看望。

●制“晴窗一日几回看”印。

 

1969己酉   38岁

○4月,中共九大召开。林彪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报告,以及江青等人进入政治局。随着继续“革命大批判”、“清队”、清查“五一六”分子等运动,使大批干部、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教育革命”又造成了教学次序混乱、教育质量低下的恶果。

○马公愚(冷僧)卒。

○白蕉(复生)卒

○易忠籙(均室)卒。易均室(1886~1969),名忠籙,字均室,号稆园,亦号橹园,别署病因外史、病因生。湖北潜江人。清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旋参加同盟会。历任湖北省图书馆馆长,西北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后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工书法,篆尤精湛。不刻印,顾笃好印,平生积聚元明以来名家手迹数百钮,同好为刻者亦数百钮。存世有《古印甄》、《明清印人印集》、《古籀臆笺》、《静偶轩金石题跋》、《隔云集》等。【附】艺术事流传书画笺素不过数百年千年,西洋油膭亦称是,金石刻文,多至数千年,然亦为入土者为然。若旦旦打拓,不到百年,亦漫漶无神韵矣。象石小印,既易散落;朱墨抑拓又艰。好者不多,识者尤寡,故流传最难。栎园书诸论列者,什九已不复睹其手迹,此三百年事耳。昔张濂亭尝欲沉石江底,以传其书,哀知音者希也。是故世间不可无易均室。(沙孟海《沙村印话》)

●3月18日,易均室逝世。易均室逝世后,助易师母清理残余。

●5月,在四川梁平县七闲桥农场劳动。

 

1970庚戌   39岁

○5月,浙江省文物革命管理委员会宣布“历史清楚”,允许方介堪(方岩)在家医病。

●西南师范大学从重庆北碚迁至梁平和忠县。一家人在忠县师范的半间教室居住了三年。从此以后他手抄《甲骨文字编》约二十万字,校勘《说文解字》七遍,以及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临摹、研习了大量的碑版字帖。

 

1971辛亥   40岁

○江青炮制《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严重压抑了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

●因方介堪先生之函介,徐无闻开始与马国权互相通书信,互道旨趣,皆强调书刻,应以文字为基础,非常推崇端雅,引以为同调。 

●4月5日制“人贵有自知之明”印。

●制“守墨书堂”、“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印。

 

1972壬子   41岁

○5月,方介堪(方岩)被批准退休。

●母亲崔端卿(安徽人)逝世,享年六十八岁。撰写并镌刻墓志铭。

 

1973癸丑   42岁

○7月,毛泽东提倡批林批孔,以维护“文化大革命”。

○8月,中共十大召开。大会继承九大“极左”路线和方针。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政治局结成“四人帮”。

●方介堪为徐氏父子刻印若干方,其“玉局村民”印款云:“成都北郊玉局村,即古玉局观遗址。东坡、放翁皆祠禄于此。永年同志自谓居此村已三十年,乔木垂阴,修竹碍日,老屋数椽,图书千卷,以作以息,遂及三世。今属篆斯印,传示子孙,令不忘所自也。其遗风逸响,远及后昆,弥足钦仰。”

●十二月,西南师范学院由忠县迁回重庆北碚,徐无闻一家亦迁回。

●制“无闻临池”印。

 

1974甲寅   43岁

○马国权撰《广东印人传》出版。

●“西蜀徐寿及其子、先生学生徐永年赠剑阁藤杖、邛崃竹杖。先生得双杖,极高兴,作《谢蜀友寄赠剑阁藤邛崃竹双杖,并忆》一文记之,又作《邛杖歌》一篇。”(方丹文《方介堪年表》)

●与老师周虚白、同学张泰昭同游重庆北温泉。

●主编《古典文学作品译注》(中学语文教材·西师中文系铅印本)

●主编《历代儒法斗争文选评注·第一册》(四川人民出版社)

●制“粪土当年万户侯”印。

 

1975己卯  44岁

○年初,四届人大确定了以周恩来为总理,邓小平等为副总理的国务院人选。

○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在广州召开全国词典编写出版规划会议上提出编纂《汉语大字典》的计划,经周恩来、邓小平同志批准立项,确定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部门组织有关专业工作者协作编写。经川、鄂两省编写人员近十年的努力,由著名学者徐中舒主编,于1984年编成初稿,并于1985年开始分卷定稿,1986年出版第一卷,至1990年出齐八卷。每卷约200万字,总计约1500万字。

○台湾省成立篆刻学会。

●生日偶忆南朝梁人曹景宗诗,以其“竟、病”诗韵作二十八首,以明心志。

●制“孺子牛”印。

 

1976丙辰  45岁

○1月8日,周恩来逝世。

○1月,北京、南京、太原等地群众自发地开展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倒行逆施的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后被中央和毛泽东错误的判断为“反革命事件”,并错误地处理了邓小平同志。

○9月9日,毛泽东逝世。

○10月,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逮捕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陈子庄(石壶)卒。

○韩登安(竞)卒。

●参加《汉语大字典》编写工作。

●九月,方介堪制“成都徐永年,字嘉龄,号无闻,收藏金石书画图籍印”。

 

●中秋,题方介堪为蜀中丁季和治印《十方石》印盒:“十方石。椟中十石逾尺璧,永嘉方老留妙迹。秦烟汉月走龙蛇,野厂不忧四壁立。丙辰中秋,无闻。”

●发表篆刻作品于《现代中国书道展览·东京美术馆作品集》。

 

1977丁巳  46岁

○8月,中共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

○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科教座谈会,决定恢复高考。

○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开始进行右派平反准备工作。

○11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须落实》。这两篇文章在中国产生了空前反响,宣布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开始。

○《书法》杂志于上海创刊。

○台湾省篆刻学会创办《篆刻》年刊。

●制“挹羲献之前规”印。

 

 

1978戊午   47岁

○4月8日,中央批复统战部上报的《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请示报告》。

○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

○5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月17日,中央转发《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

○郭沫若(鼎堂)卒。

●晋职为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应四川眉山三苏祠之邀,为绿筠轩撰联。

 

1979己未   48岁

○2月,方介堪先生印章选入《现代印章选集》。

○10月,西泠印社七十五周年大会推选沙孟海被选为第四任西泠印社社长,方介堪为副社长。赵朴初被选为名誉社长。

○《书法研究》于上海创刊。

○王北岳(泽恒)创办《印林》。

○沙孟海任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导师。

●长孙女,徐纫秋出生。 

●任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

●主持《汉语大字典》字形工作,任编委、字形组组长。

●夏,率《汉语大字典》字形组出差到广州,访问商承祚、容庚、马国权,留字而别。

●6月,与吴尊尧从北京还四川,途经华山作一日游,得《华山纪游》诗稿。

●发表篆刻作品于《现代印章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发表篆刻作品于《西泠印丛》第二期。

●制“勤补拙”印。

 

1980庚申   49岁

○5月8日,曾被划为右派的五十五万人几乎全部平反。

○5月,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在沈阳举行。

○《龙门阵》创刊。

○陆维钊(劭翁)卒。

●5月,参加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篆刻作品被收入《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

●7月,为方介堪先生八十寿诞,徐无闻集唐人句并篆:“长松百尺多劲节;仙鹤千年无躁容。”,又作贺寿诗:“斯冰千载到方公,雕篆同参造化功。鹤舞鸾翔生逸兴,圆规方矩见宗风。壮年湖海忧离乱,垂老神州乐大同。笔底百花开不尽,龄高身健过齐翁。介翁老师七十晋八嵩庆,后学徐永年拜祝。”又撰文《方介堪先生的篆刻艺术》发表于《书法》杂志。

●10月,与张啸谷同游四川兴文县石林风景区,并写成《洞乡石海初游》。

●发表《高适诗文系年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第二期)

●发表《华山纪游》(《龙门阵》第一期)。

●主要编写之《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辛酉    50岁

○5月,中国书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沙孟海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0月,赴浙江杭州校勘《白石道人歌曲》的版本。然后,到温州补贺方介堪先生八十寿诞,并补行拜师之礼。

●与刘元树,同游合肥的三国古战场、包拯祠堂及其墓地。

●与林乾良一同品赏周菊吾为绍兴人沈省庵刻制的印作“灵芸侍墨”。

●作《说印一首·步赵撝叔原韵》。

●发表《颜真卿书<竹山连句>辨伪》(《文物》第六期。后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文物鉴定丛录》收入。)

●发表《杜甫与书画》(《草堂》第二期)

●发表《现存秦汉魏晋石刻表》(《词典研究丛刊》第三期)

●发表《释‘錍’字》(《文物》第十一期)

●发表《跋刘光第墨迹照片》(《龙门阵》第五期)

●发表《略谈冯建吴的篆刻艺术》(《成都晚报》12月15日)

●制“司马相如同里”印。

 

1982壬戌   51岁

○4月,四川省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

○10月,《中国书协》创刊号出版。

○10月,中国书协四川分会成立。

○沙孟海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

○容庚(希白)卒。

●二孙女,徐咏春出生。

●经张啸谷之介,与吴丈蜀在成都见面。

●9月,赴杭州参加兰亭书会,即席作联吟诗。并游灵隐、龙井、兰亭,访鲁迅故居,西泠印社,留影而归。

●冬,随四川书法家代表团到浙江学习。

●发表《跋鲍廷博手校张奕枢本〈白石道人歌曲〉》(《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第三期》)

●发表《记从沈尹默老人学书法》(《龙门阵》第四期)

●发表《睹乔木,思故乡》(《文明》第二期)

●发表《诸葛亮碑不可信》(《文明》第九期)

●发表《行吟偶录·三首》(《星星》第一期)

●发表《方介堪先生的篆刻艺术》(《浙江书法通讯》第二期)

●制“红情词客”印。

 

1983 癸亥   52岁

○余中英 (兴公)卒。(1899-1983)原名世泽,后易字中英,号兴公,别号影庵、墨志楼主,晚岁亦号兴公老人。四川郫县人。有《余中英小楷》、《余兴公书画篆刻集》、《余兴公全集》等书。

○上海《书法》杂志举办首届“全国篆刻征稿评比”。

●大年初一,在段七丁家中手抄古代画论。次年正月初一又抄之,共计三十八开。并由冯建吴题签《画字斋主人三体书古画论》。

●10月中旬,在武汉与刘君惠谈及:“……言文的分离,殷周已然。”

●11月1-6日,徐无闻应邀参加西泠印社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并在沙孟海的介绍下,与蒋维崧同时参加西泠印社。沙孟海在给徐无闻的信中说:“平生不过问人事,然今愿主动介绍二人入西泠印社。”

●与林乾坤良同赏近代客蜀之浙江人沈中为沈省庵所刻之“会稽沈氏清远堂收藏”印。

●在成都,参加第二届中国古文字学年会。

●应邀担任《书法》杂志社组织的篆刻征稿评审委员会委员。

●发表《纪念篆刻家易均室》(《印学论丛》西泠出版社出版)

●发表《褚遂良书法试论》(《书法》第六期)

●发表《题〈学书迩言〉一首,外词一首》(广东《诗词集刊》第三期)

●发表《东坡选集·序》(甘肃《社会科学》第五期)

●发表《高适、李白、戴叔伦诗赏析》七首(《唐诗鉴赏词典》)

●发表《诗四首》(《四川文学》第四期)

发表《川剧名家杂咏》四首(《川剧艺术》第六期)

●发表《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冯建吾的篆刻艺术》(《书法》第六期)

●制“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前身相马九方皐”、“笔所未到气已吞”、“寻章摘句老调虫”、“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下至契约笺牍”印。

 

1984甲子   53岁

○6月,方介堪先生作品选入文化部艺术局编选的《中国书法45年》。

○8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在重庆举办第一届四川省书法篆刻展览。

○10月,方介堪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

●任唐宋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参加第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并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撰并书集中山王文字联:“勤旧学不懈夙夜,辟新知时有见闻。”

●2月29日,在重庆博物馆见泥金扇面唐寅书七律一首。

●发表《小篆为战国文字说》(《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第二期)。

●发表《推荐书法丛帖》(《重庆日报》4月12日)

●发表《也谈敦煌文学研究》(《光明日报》12月11日)

●发表《绍兴杂咏五首》(《龙门阵》第二期)

●制“行云流水”、“无限江山”印。

 

1985乙丑    54岁

○3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任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

●3月,作“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坡公此语真三昧,不创新时自创新。”

●3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李半黎、冯建吴、刘云泉、徐无闻、何应辉当选为理事。

●4月,在天津古籍书店为西南师院图书馆购得明刊本《草堂诗余四集》五册。

●5月,国务院的八五古籍整理规划之《杨守敬全集》的第一次筹备会议召开,徐无闻参加了这项工程中的《杨守敬全集》编纂工作。十年后《杨守敬全集》出版。

●12月,四川永川县参加第二届四川书学讨论会。

●集并书甲骨古文字联:“考古多观商彝周鼎;出游尽历名山大川。”

●集并书司空图《诗品》句联:“明月前生可人如玉;流水今日落花无言。”

●主编《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并撰前言(四川辞书出版社)。

●整理《廛间之艺》并撰小引(四川人民出版社)。

●整理《沈尹默先生入蜀词墨迹》并撰后记及释文(四川人民出版社)。

●主编《唐宋文学研究数据索引》三卷(后更名《唐宋文学论着通检》)。

●发表《水龙吟钓鱼城》(《重庆日报》)。

●发表《豪杰挺然风气外——赵熙书法简说》(《中国书法》第十期)

●制“无闻游艺”“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去日苦多”“欣然忘食”印。

 

1986丙寅   55岁

○8月,中国书协主席团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成立四个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创作评审委员会、篆刻研究委员会、教育委员会。

●外孙,萧成彦出生。

●5月,参加八五古籍整理规划之《杨守敬全集》筹备会并集体留影。

● 6-7月,率首届文学硕士研究生及全国高校助教进修班,一行约二十人到成都、天水、兰州、敦煌、西安进行学术考察。

●上海之许宝驯来重庆北碚与徐无闻会晤。

●长夏,应刘君惠之邀请为程千帆八十寿诞篆书刘君惠贺联。

●“再如《韦苏州集》,黄(永年)先生既有题跋,又在《记得自忠厚书庄的善本书》提到此书首页缺损、印纸破损处闲有损字,1986年由徐无闻先生补写完毕。其实,徐无闻先生在书后还留有题跋:‘ 明覆宋本韦苏州集,字画精雅,世不多有。《藏园群书经眼录》谓是正嘉刻,《嘉业堂所辑书影》直以为南宋原板,误矣!永年尊兄得自沪上忠厚书庄,惜有脱页缺字,闻用嘉靖时华云刻本韦江州集本为之写补,盖亦据宋本重编者,与此实一家眷属也。丙寅夏至成都徐无闻题记。’下钤‘ 徐无闻’朱方印。写补于丙寅即1986年,徐无闻先生曾来西安讲学,我本人也聆听了徐先生的讲座。如果将徐无闻先生所题附在先生自己的题跋后一并印出,可收完璧之效。”(曹旅宁:《读〈黄永年古籍序跋述论集〉》)

●谷雨,集并书中山王字联:“少年力学若驭奔马;暮齿勤修可救亡羊。”

●8月,到贵州师范大学讲学。

●10月,《汉语大字典》第一卷出版。

●发表《纪念易均室先生》(《书法》第二期)。

●发表《书苑荐秀——徐园园》(《书法》第二期)。

●发表《书法自学丛书·序——篆隶书法简论》(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发表《苏宝桢画集·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表《忠县二景》(《龙门阵》第二期)。

●发表《诗词曲词语杂释·序》(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制“岁在丙寅”印。

 

1987丁卯   56岁

○8月25日,方介堪先生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中国书法》杂志创刊号,刊登方介堪先生篆刻作品。

○8月,中国书协在河南郑州市举行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

○9月,《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书法(篆刻)集》正式出版。

●晋职为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担任导师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收第一届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

●1月,整理之《鲍廷博手校张奕枢本〈白石道人歌曲〉》及小楷跋、校勘表套色影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闰六月,无闻寄来《七绝》:长忆吾师玉篆翁,煌煌万印古今雄。松姿鹤骨当期颐,此愿天公定许同。”(《方介堪与中国文化名人》)

●7月,整理之《李阳冰篆书三坟记》及小楷释文(并撰前言),由巴蜀书社影印出版。

●10月,整理之《文征明书潘半严小传》(并撰出版说明),由巴蜀书社影印出版。

●11月,主编之《东坡选集》(并撰序言),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发表《李际科画选·序》(四川美术出版社)。

●发表《戴明贤书法篆刻集·序》(贵州美术出版社)。

●发表《行吟偶录·九首》(《龙门阵》第二期)。

●发表《〈中国书道词典〉中译本·序》(《重庆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

●书法作品六件、篆刻作品十三件收入《当代书家墨迹诗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年出版)。

●制“段七丁作”印。

 

1988戊辰   57岁

○《书法》第四期,孙小平撰文《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介绍徐无闻篆刻书法艺术。

○10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在成都举办首届四川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

●招收第二届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一人,并进修生若干人。

●应邀担任首届全国篆刻艺术展览评选委员会委员。

●3月9日,在重庆图书馆观《胡君实印镌》、《印苑》等九种。

●5月,由方介堪封面题签、徐寿扉页题字之《周菊吾印存》,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6月,应邀参加西泠印社八十五周年纪念大会。

●6月15日,与方去疾、韩天衡、金意庵同往南京莫愁路四十五号王一羽家,观其藏石。

●9月4日父亲徐寿(益生公)逝世,享年八十四岁。周虚白撰写《徐君益生墓志铭》。

●10月,为温岭雨隼先生题跋《玉篆楼印蜕》、《钱君匋印存》。

●作《戊辰试石偶作》。

●发表《寰宇贞石图浅说》(《江汉考古》第一期)。

●发表《黄石斋楷书〈山居诗〉》、《周天球行书诗轴》、《明姚授行书〈自书诗卷〉》。(《书法丛刊》第四期)。

●制“云从龙”、“江山到处堪乘兴”、“刘注”、“龙集戊辰”、“老子其犹龙耶”、“交联金石许同游”、“玉局村舍”、“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黄永年收藏记”印。

 

1989己巳   58岁

○8月,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11月,全国第三次书学讨论会在四川都江堰举行。

●招收第三届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三人,并进修生若干人。

●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主席。

●10月,为《四川省古籍善本书联合目录》题写书名及牌记。

●10月24日,门人陪往重庆北碚图书馆看古代书画、古籍。

●11月11日,撰联四副,贺杨明照八十降诞并执教五十年。

●参加第二届四川省书法篆刻展览。

●参加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

●发表《前修轶闻录》(《龙门阵》第二期)。

●发表《孟良崮战役遗址征题》诗一首(《岷峨诗稿》第十四期)。

●制“畏人嫌我真”“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印。

 

1990 庚午   59岁

○10月,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在安徽合肥举行。

●1月,在成都宋代文化国际研究讨论会上,交流《关于宋代书法史的研究》。

●春,撰并书联:“墨卿古隶十兰篆;雪个荷花大涤山”。

●4月,读《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唐代石刻拓本汇编》。

●6月,率书法研究生及进修生到山东考察碑刻,到安徽考察文房四宝。

●7月,应施蜇存之邀请到上海谈论金石文字。

●12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之七五国家重点项目《汉语大字典》荣誉证书,并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

●仲冬,应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之邀请,书杨明照所撰之《归来阁记》。

●发表《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评帖记·序》(文物出版社)

●发表《书法家易忠籙补正》(《书法报》5月30日)。

●发表《篆刻的关键在于篆》(《书法报》某期)。

●发表《晚清书家顾印愚》(《书法》第三期)。

●发表《吴丈蜀书法辑·序(不创新时自创新)》(湖北人民出版社)。

●发表《〈成都西楼苏帖〉初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第二期)。

●发表《宋代文人在四川》(《今日四川》第一期)。

●发表《唐代文人在四川》(《今日四川》第二期)。

●制“无闻题记”、“徐无闻校读金石刻辞”、“惠风”、“好风襟袖先知”印。

 

1991辛未   60岁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第二届全国篆刻展览。

○6月,四川书法家协会在四川省自贡市举办“第三届四川省书法艺术研讨会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观摩展”。

●招收第四届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五人,并进修生若干人。

●5月,应邀赴烟台参加第二届全国篆刻艺术展览的评选回来后,带领书法篆刻研究生及其进修生,一起“游河南,观碑刻文物。于郑州、安阳、开封、登封、洛阳、新安,历时一月方归。”(《徐无闻诗钞》)

●5月15日,在绵阳作联语四则。

●7月,主编并撰序之《甲金篆隶大字典》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

●秋,集并书中山王联:“赏竹能同与可;看山有会渊明。”

●秋,集并书甲骨文字联:“通旧学不懈晨夕;辟新知时有见闻。”

●冬,赴北京出席中国书法会议。会后,由弟子刘石博士陪同看望拜见启功、周汝昌、王利器、李璠诸老。

●10月5日,浏览《丰子恺遗作》。

●11月,与李半黎、刘云泉、何应辉一同出席中国书协第三次代表大会。

●12月,在济南山东石刻博物馆参加学术研究讨论会。

●参与主编高等师范书法教材《书法教程》、《书法教程参考数据》。该套教材199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于1995年获国家颁发之优秀教材一等奖。

●手书《五体字表》,影印于汉语大字典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之《古今汉语字典·附录》。

●手书《季平书法选·序》由赵令庄影印。

●作《辛未岁自题印稿》、《艺无止境》。

●发表《黄庭坚卒年可以无疑》(《文学遗产》第三期)。

●发表《记北碚图书馆藏王铎行书卷》(《书法》第一期)。

●发表《华山碑并非堕溷》(《龙门阵》第六期)。

●发表《行吟偶录·五首》(《岷峨诗稿》第二十一期)。

●制“无闻周甲后书”、“道在瓦甓”、“春常好”、“重光协洽”、“有乖入木之术”印。

 

1992 壬申   61岁

○《中国书法》第一期,白鸿、丁正撰文《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介绍徐无闻篆刻书法艺术。

○商承祚(锡永)卒。

●获四川省教育委员会颁发之研究生优秀导师证书。

●获国务院颁发之政府津贴及证书。

●被四川省文史馆聘为文史馆馆员。

●主编并撰序之《甲金篆隶大字典》获四川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金钥匙奖”。

●3月,集并书中山王字联:“此生祸福莫重论;自古贤愚共一丘”。

●3月14日,集中山王字:“群贤敬业,文史渊深。简策富盛,与古为新。行年八十,有勤有勋。惠及中外,铸鼎为铭。”以贺中华书局八十周年。

●5月1日,为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和祝贺省书协成立十周年,四川日报专栏介绍冯建吴、陈无垢、徐无闻……九位书法家的作品。

●8月,主编并撰序之《殷墟甲骨书法选》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

●9月,穷一夜之力抄得《寄庵集对》二百联。

●9月17日,撰赵州柏林寺联:“寻州西石桥,深参妙谛,认堂前柏树,继振宗风。”

●秋分一日,行书辑录兰亭序字联近三百幅。

●12月17日,撰北碚图书馆联:“建馆精坚感前贤登山临水得佳处;藏书美富期来博古通今展异才。北碚图书馆由卢作孚先生于一九二八年创建,张从吾先生竭毕生精力经营,迄今六十余年,藏书近八十万册,且多善本,驰名海内,造福乡邦。主事者命撰联以记之。”。

●临《中山王大鼎》五尺四屏。

●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四尺四屏。

●为一九九二年中国邮政发行、上海造币厂制造之纪念币,手书小篆“鼠年”。

●参加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获优秀作品奖。

●发表《谢临风画集·序》(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发表《余兴公书画篆刻集·序》(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发表《北宋石鼓文重缀重刻·序》(成都古籍书店影印)。

●发表《周邦彦赏析集》赏析文章一篇(巴蜀书社出版)。

●发表《中国名人胜迹诗文碑联鉴赏词典·序》(重庆出版社1994年出版)。

 

1993癸酉   62岁

○赵朴初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

●正月,自费编印《鸿冥老人游艺留珍》,后记云:“先君鸿冥弃世忽逾四年,不肖永年等惧手泽之零落,乃谋影印成册,以贻亲友,以传子孙。”

●1月7日,至北碚图书馆,看《对山印稿》八册。

●3月,与天津孙其峰交换书画篆刻作品,撰并篆联:“脱俗成一家言;写生有四时春”。

●4月,因病住成都铁路局医院,与门人谈及一生创作的篆刻作品:“大概有千余方,因时间太少,事情太多。”

●4月27日,与门人留字条:“春熙路北段新华书店四楼卖画册碑帖处,靠里墙书架上,有好几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缩印四库全书的书画著录书,都是精装本,种数记不得了,有《石渠宝笈》、《珊瑚本难》等,只要是著录书画的,都买。”

●5月,手书《沈定庵楹联书法集·序》(沈定庵自费宣纸第一次影印二十册)。

●12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颁发之“1993年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三等奖”。

●发表《名帖丛书·序》(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发表《沈定庵楹联书法集·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发表《关于宋代书法史的研究》(《国际宋代文化讨论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

●篆刻作品入编《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集(1994—1966)》(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小传编入《中国印学年鉴·印人传(1988—1992)》(西泠印社出版社)。

●制“癸酉”印。

●6月20日,一代学者、教育家、诗人、书法家、篆刻家徐无闻逝世于重庆,享年六十二岁。

 

1994   西南师范大学举办《徐无闻先生周年忌辰遗作展览》。

1995   四川书法家协会举办《徐无闻先生书法篆刻遗作展览》。

四川书学学会举办《徐无闻先生书法篆刻学术研讨会》。

1996   4月,《徐无闻书法集》出版,启功·序、刘石·跋。(四川美术出版社)。

       四川书法家协会、四川书学学会联合印制《徐无闻书法篆刻艺术思想研究专集》。

1998   12月,《徐无闻临中山王器鼎》出版,曹建·跋(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9   4月,重庆书法家协会为他举办《徐无闻先生书法篆刻师生作品展览》,并颁发“重庆书法艺术贡献奖”。

2000   西南师范大学六十周年校庆之《徐无闻先生书法篆刻师生展览》

     8月,《近现代名家系列·徐无闻印存》出版,刘江、韩天衡·序,李伟、陈道义·跋。(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3   1月,《徐无闻书论》(向黄·辑录)收入《现代书家书论》(山西人民出版社)。

5月,《徐无闻论文集》出版,启功·序、徐立·后记。(文物出版社)。

8月,《巨匠——徐无闻》专辑刊登于《书画文献》第六期。

2004   《二十世纪四川书法名家研究丛书》工程启动。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指定由向黄承担分卷《徐无闻卷》编辑工作。

《徐无闻专辑》连载于四川书法家协会会刊《书法家》(第九、十期)。

2010                    7月,《二十世纪四川书法名家研究丛书·徐无闻卷》出版,何应辉·总序、向黄·传主评传·语录辑录·图文编辑·年表撰写·作品释文(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1                    7月,由西南大学档案馆编辑的《我许丹青》(邓力、何卫东著)一书述评“西南大学部分书画名家图话”,其中与向黄合作了《徐无闻:永年墨痕天下闻》章节。

12月,由西南大学举办“纪念徐无闻先生诞辰八十周年西南大学书法论坛”,并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玉局村舍印存》(李伟鹏·编)、《烛明室日课》(徐立·编)。

壬辰正月,修订于雍婴堂灯下。

【附】《徐无闻年表》从1995年成形以后,一直都在修订过程中。一方面,随着研究徐无闻先生艺术思想、艺术成就的深入,新的资料在不断发现,对《年表》的增补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徐无闻艺术思想、艺术成就研究的需要,也就带动了对《年表》的修订。这里面固然有自己的努力,但是没有师母李淑清教授、徐立先生、徐定女士以及徐先生的亲朋、故旧、同门师兄、书道友朋的大力支持,这个工作的完成是很难办到的。内子杨敏女士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与的无私协助,尤感深切。过去我所做的编辑成果,因为体例的原因,最后都没有表达出我的感恩之情,一直以引为遗憾。这次一并表达出来!事实上这项工作还要继续下去,我的感恩还将继续!

 

1995年《四川书学》初订·四川书法家协会会刊      

1996年《徐无闻书法集》第一次修订·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7年《书法之友》第二次修订·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3年《书画文献》第三次修订·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0年《二十世纪四川书法名家研究丛书·徐无闻卷》第四次修订·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2年《纪念徐无闻先生诞辰八十周年论文集》第五次修订·西南大学书法论坛集

                                                                

主要参考书目:

《三年追忆录》(徐无闻著,未刊本)

《徐无闻论文集》(徐无闻著,文物出版社)

《徐无闻书法集》(徐无闻著,四川美术出版社)

《近现代名家系列——徐无闻印存》(徐无闻著,西泠印社出版社)

《汉语大字典》(湖北人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印学论丛》(西泠印社出版社)

《中国印学年表》(韩天衡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民国篆刻艺术》(孙洵著,江苏美术出版社)

《近代印人传》(马国权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方介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方介堪先生年表》(方丹文著,《方介堪与中国文化名人》附录,西泠印社出版社)

《书法教程》(欧阳中石、徐无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印迷丛书》(林乾良著,西泠印社出版社)

《杨守敬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近代印坛点将录》(王家葵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吴宓日记》(吴宓著,吴学昭整理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雪泥鸿爪》(周永健著,重庆出版社)

《新文学大系·书法卷》(中国文联出版)

《四川文联四十年》(四川省文学艺术联合会·编)

《四川文联五十年》(四川省文学艺术联合会·编)

《方介堪与中国文化名人》(西泠印社出版社)

主要参考杂志:

《书法》

《中国书法》

《书法丛刊》

《印学年鉴》

《西泠艺报》

《文物》

《文学遗产》

《人物》

《龙门阵》

《书法报》

《书法导报》

《四川书学》等。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