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美德 创建五好家庭
(此文为沅江市总工会1997年度职工五好文明家庭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朋友们:
你们好!
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的心情格外激动。这次我们全家被推荐、批准为“五好文明家庭”,这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家的厚爱和鼓励,也是党的长期教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家衷心地感谢党,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我家和千万个家庭一样,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做的也是一些极为平凡的事情,这使我虽感到忐忑不安,但我也想,或许正是这种普通和平凡,折射出来的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灿烂光辉!下面就我家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及感受,向各位领导和朋友们作简要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弘扬中华美德,创建五好家庭。
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自己
做人必有各种追求:有的只图享乐,结果人欲横流,追名逐利,腐化堕落,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饱食终日,庸碌无为,结果年华虚度,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更多的人追求的是人生的真正价值,自己活着,是为别人活得更好,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我和我的一家选择的是爱岗敬业,奉献人生。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默默奉献;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
我自己是沅江市农业局一名技术干部,在农业技术推广战线已经辛勤耕耘了近四十年。在长期的风雨中,我认定自己从事的是一项农民需要,社会需要,既有意义,又有作为的工作。倾注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为沅江的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人大代表,曾获得省(部)、地、县科技成果奖19个,并晋升为高级农艺师。有的人认为,搞农技推广工作艰辛,地位低下,待遇又差,是傻子才愿意干的事。但我却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自己能获得多少,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少。自己虽然辛苦、贫寒一点,但想到农民渴求农业科技的心情,看到农民因推广了新技术、新良种而获得丰收的喜悦,看到国家和各级领导对农业和科学技术的重视,看到社会公众对我们工作的尊重,心中就充满了欣慰和自豪,所以我至今仍无怨无悔。不少同志看我临近退休,身体也大不如前,劝我少做事。我局承担的日本农业无偿援助项目,是我市经过多年艰辛努力才争取到的一个大项目,领导指定我为技术负责人。为了作好日本考察团的几次调查和会谈,我和有关同志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呕心沥血,加班加点,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调查、会谈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在项目即将进入最后实施阶段。此外,我还想在有生之年,把我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料加以整理,提供给我的年轻同事们。我的老伴朱继鹏也是我局的一名技术干部,除了她自己在事业上三十多年的默默奉献外,作为一名女性,在我因工作繁忙、很少顾家的情况下,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抚育儿女,支撑家庭。现在她虽已退休在家,但她对我在事业上那份痴心追求的理解和支持,令我终生难忘。大儿子崔国贤从小在农家长大,对农村、农民充满深情,加上父母的长期熏陶,在高中毕业后,也毅然走上了学农之路,大学毕业后留在湖南农大苎麻研究所工作。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踏实肯干,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赏,成为所内骨干,同行中的业务尖子,取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获得了博士学位,评上了副教授。同在沅江农业局工作的女儿和在粮食部门工作的另一个儿子以及两个儿媳妇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家里相聚时,总是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全家充满了一种爱事业、讲进取、比奉献的气氛。同事亲友们称赞我家子女“听话”、“争气”,或许主要就是指的这种气氛。
二、儿女的健康成长在于严格要求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细胞”,一个重要功能是培育后代,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我自己出身贫寒农家,受过上辈的严格家教,又蒙党的长期教育培养,加上几十年的阅历,深知有无好的家风、家教,对子女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从不娇生惯养,决不放任自流,把对子女的深情厚爱寓于严格要求之中,使他们都走上了健康成长之路。
对子女的教育我们注重从小抓起,通过言传身教,使他们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高尚的情操,学会自立的本领。入校学习以后,对他们的教育更是舍得花精力,舍得花资金,使三个儿女都顺利完成了大专以上的学业,具有较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专业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由于积极向上,都先后加入了共产党或共青团的组织。儿女成人以后,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十分注重精神营养方面的投入。现在全家共有各类藏书近3000册,每年订阅各类报刊杂志十多种,在全体家庭成员中形成了浓厚的热爱学习的气氛,收到了了解国家大事,更新思想观念,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增长才干等多方面的效果。近年来,在大儿子的鼓励和辅导下,几个儿、女、儿媳掀起了自学电脑的热潮,大大增强了新形势下的自立和适应能力。
从二儿媳妇下岗后再就业的事例中,我们更是深切地体会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来自家庭的精神营养是多么重要。她本是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沅江市食品罐头厂工作,由于企业不景气,1994年就下岗待业。在严酷的事实面前,有一段时间她的情绪波动很大:一方面感到自己读了这么多书,结果却失业了,实在想不通,进而对党、对国家、对改革开放产生了怀疑和埋怨;另一方面抱怨丈夫、公公对她不关心,没有出面努力帮她调动工作,感情上出现了裂痕。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间开展了多次谈心,并召开了家庭会议:一是帮助她端正对下岗的认识;二是鼓励她转变观念,摒弃下岗后对国家、单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走自强自立、自己创造就业机会的道路;三是为了缓解经济困境和家务拖累,安排她们和我们一起生活并帮助照看小孩。在全家的鼓励和支持下,使她终于解开了思想疙瘩,树立了新的生活信念,发奋学习电脑,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终于在去年招聘到保险行业,现正从事电脑操作业务,找到了新形势下实现自身价值的新位置。
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家的“传家宝”。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家经济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条件好了,但我家的“传家宝”没有丟。儿女们在父母的熏陶下,从小就懂得艰辛,信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遇到困难决不轻易伸手求援。在开支上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决不乱花一个钱。在衣、食、住、行消费和升学、就业、婚丧喜庆的操办上,坚持理性消费,讲究朴实无华,决不追求排场,盲目攀比。这种观念或许会被认为陈旧不合潮流,但我却认为这是劳动人民的本色,是我家家风的重要内容,相信这种传统将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三、友善的人际关系在于奉献爱心
营造一个美满、幸福家庭,需要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亲友之间、邻里之间等各种人际关系。而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关键是要奉献爱心。奉献了一份爱,就会收获多份情。
我家虽然现在两个儿子已分居,但家庭成员之间一直亲密无间,从未出现过兄弟反目、婆媳拌嘴、妯娌不和等情况,家庭始终充满了尊老爱幼、和睦温馨的气息。我们体会,作父母的要先从自己作起,率先垂范,营造一个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家庭氛围。对子女的爱要大处严,小处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能收到以心换心、心连心的效果。
亲友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我的老家是个贫困山区,亲友中大多不太宽裕,有的还十分艰难。他们有事找我,我家从不冷淡嫌弃,总是热情相待,尽力相帮。我的妹妹英年早逝,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家境十分贫困,妹夫老实巴交,眼看过不了难关。尽管那时我家并不宽裕,还是与在沅江工作的小弟商量,共同承担资助小外甥的学习费用,每年从几百元到千多元,直到中专毕业。对此他们全家感激涕零,决心发愤图强,尽快摆脱困境。二儿子的岳母是个孤寡老人,在家吃“五保”,虽然温饱无愁,总难免寂寞清苦。为了温暖老人的心,我们总是经常催儿子、儿媳把老人接来我家,特別是逢年过节,定要把老人接来共度佳节,使老人心理得到很大安慰,叮嘱女儿要把公婆当作亲生父母,做个孝顺媳妇。去年溃垸期间,许多人无家可归,有家难归,而我家没有进水,一时成了众多亲友同事的避难所,十几个人(次)挤住一起,虽然高温、拥挤、停水、停电,生活物质奇缺,但仍相处得十分和谐,共同度过了难关。
处理好同事、邻里关系,更是一项重要课题。多年来,我们本着与人为善、诚恳待人、互谅互让、乐于助人的原则,同事间、邻里间一直相处十分和谐、友善。特别是我的老伴是一位忠厚、善良的贤德女性,以她的热心肠和好品德赢得了同事、邻里的一致称赞和敬重。同事中有了思想疙瘩,她总是苦口婆心地劝导,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多次被评为工会活动积极分子。与我家相处多年的一户近邻,是在我局工作的一对年轻夫妇,小两口曾经一度严重不和,我老伴不知多少次串门谈心,化解矛盾,终于使夫妻俩和好如初。平时还经常帮助他们照看孩子,接待亲属,送东送西,关照门户,我家有事不用相求他们也来主动相帮,真正成了两家如一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搬迁时难分难舍,情意绵绵,至今他们还常常念叨“遇上这样的好邻居,真是我们的福气”。搬新居以后,我老伴仍一如既往地奉献她的满腔热诚。同楼住着一位我局的退休女干部,母子、婆媳之间存在一些矛盾,我老伴不厌其烦做工作,使关系终于有了好转。这位女干部近年来长期住在外地的儿子家,受她的委托,我老伴总是耐心地为她处理各种经济事务,认真地帮她照管家门和通信联络。其他邻居家有事,也总是主动相帮,各种公益活动,总是热心去做,获得了同院、同楼邻居们的一致好评。
各位朋友,按照“五好文明家庭”的要求,我们一家做得还远远不够。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将与无数个家庭一起,共建一个文明、幸福的社会大家庭。
在此,我祝愿千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和谐! 谢谢大家!
沅江市农业局 崔协文
一九九七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