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懋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47322394
本馆由[ linping ]创建于2013年08月30日

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林懋义

发布时间:2013-08-30 17:08:40      发布人: linping

用破旧毛笔蘸水在砖块上练字

  去年秋天,林懋义的散文《集美之夜》,以他人姓名略作修改刊登在了《集美校友》上。

  “这时,远山、近野、丘陵、大海……都笼罩在乳白色烟霭的帐幕中,慢慢地,仿佛一位艺术大师正在作大写意泼墨山水画,浓烟、淡墨,自然界的轮廓都在他的笔下晕开去、晕开去……”这样的文字足以让读者屏住呼吸,去感受浔江两岸的撩人夜色和海堤汽笛款款的惬意。

  那段乌龙的“抄袭”故事经报道后,一些网友开始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林懋义”三个字,试图去了解这位已写作半生的长者。

  多才的林懋义,最为人所知的还是那笔行书还有那些散文。出生在仙游的他,少时家境并不好,最初爱上书法,他就用破旧毛笔蘸水在砖块上写字。一日日练习,冷清的砖块也因水滴石穿崩裂开来。后来,逐渐有自己的风格的他,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学他写字的人,也喜欢读他写的书。他散文里对家乡的眷恋,那些仙游甜腻的荔枝,集美的蛙声,鼓浪屿的老房子,如诗如画。

  有一年电视上播冰心专访,人们发现谢老书桌最上方,也摆着一本林懋义的散文集。那本书就是林懋义注满故乡情与厦门情的《林荫路上》。

  32年过后他能一一喊出学生姓名

  教师,是林懋义一生的职业。1955年从福建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他就来到鼓浪屿女中教书,学生中有人年纪比他还大。后来他又分别在厦门二中、集美师专和福大工艺美术学院教语文,是学生耳语里风度翩翩的男子。把此生最多时间献给校园的他,最喜欢听人唤他“林老师”。

  懋义先生和学生的关系都非常好,他爱才。“他能让听过他讲课的人都对文学产生兴趣,甚至有学生上了他的课,便立誓找对象也要找个文艺青年。”有学生还记得,当年可是有很多人专程赶去听林懋义老师讲写作课。而退休后的林懋义,更是和学生们约会不断。

  他在校门口“捡”过一个才子。“这位学生当时读工艺设计,常常坐在校门口刻字,林老师看到了觉得他挺有才气,就指点他,后来还介绍他到厦门读书。”后来,这个被“捡”到的学生,成了著名篆刻家。

  1998年,林懋义和妻子因事到香港。学生们奔走相告,一时间林懋义带过的1966级高三班学生,都从世界各地赶来与恩师见面。他们故意不讲姓名等着66岁的老先生来猜。32年过去了,岁月让太多人变了样,可林懋义居然一一喊出学生的姓名。在老人后来的文章里,他给学生们写了这样一句话:“你们才是我写的真正的文章。”

  4岁的小曾孙唤他“调皮的阿祖”

  三个女儿在整理父亲遗物时,一张一家五口的合影勾起她们美好的回忆。

  那时候,女儿们还小。习惯每天5点起床的林懋义,洗漱过后,就握起笔写稿,左手夹着烟卷,任灰色烟云升腾。他没有吸,似乎忘记指头中的烟卷,大概是写了一段,这才仰头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再埋头写几行字。稍许,他起身到厨房,点火开锅,给一家人张罗早餐。到了7点,闹钟声先后响起,陆续晃到洗手间的女儿们,看到的是一顺三支挤好牙膏的牙刷。等她们洗漱完毕,父亲也写完了他的散文,早餐开席,一家人迎来新的一天。

  如今,女儿们的生活里少了父亲。眼泪之余,她们更多想起的,是父亲在病床上依然微笑的样子。“他会对照顾他的护士说谢谢,会对每个来看他的人微笑,这慈祥的微笑让人感觉不出他是个病人,他走得很安详。”

  “才未尽,情未了。”如今,林懋义4岁的曾孙趴在书桌前,稚气地唤着“调皮的阿祖”。    林懋义(1932年7月—2013年8月),仙游籍知名散文家、文艺评论家、书法家,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厦门分校名誉校长。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