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东明怀念林懋义先生
斯人已去 春色长在
——怀念林懋义先生
蒋东明
2013年8月19日晚上,我正在东山参加厦大组织的暑期干部集中学习。晚饭后,我与林懋义先生侄儿,厦大数学学院林亚南院长一起在海边散步。林院长告诉我说,他叔叔正在医院治疗,病情很不乐观。我询问了先生的住院地址,想回厦门时去看望他。不料就在我们交谈的几小时后,懋义先生就去世了,原本回厦门看望他的愿望,竟成了去天马山向他遗体的告别,真是令我心痛不已。
林懋义先生的《这里春长在》(三卷本),自2000年到2005年期间在厦大出版社出版,我作为责任编辑,与他多有来往,忘年之交,情深谊长。林老先生是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老师,其书法、散文常见于报刊,是以散文笔法写艺术评论的高手,其书法洋溢着文人书卷之气,在艺坛上享有盛誉。林先生在我们出版社人缘极好,还曾邀请我和几位年轻人到他的鼓浪屿家做客,甚至还帮他们介绍对象。他总是笑容可掬、慈祥关爱,答应过的事就一定办到,一丝不苟。他经常为了一篇文章、一个错别字、一幅插图,携夫人往返于鼓浪屿、厦大之间,尽管烈日炎炎、舟车劳累,却全无年长的矜持与架势。其诙谐谈吐、儒雅风范,令人可亲可敬。我多次到他家中,看他写字,有时也当场挥笔,总能得到他的真诚指点。他还将他自己临摹的行草字帖复印送我,并嘱练字的要点。
在林懋义先生的文集里, 真情洋溢是最大的特色。在洋洋数十万字的书稿中,处处流淌着一个“情”字。对仙游乡情的眷恋,对第二故乡厦门的热爱,对艺术家的评价,都是笔下生情,褒扬有加。真是写景,满目苍翠;写人,与人为善。平实流畅是先生的文笔风格。先生多才多艺,他当过兵,演过《小二黑结婚》,导演并主演《王贵与李香香》,17岁就发表散文,大学时学的是中文,以后从事的职业没有离开过艺术创作、教书育人。莆仙的艺术熏陶,鼓浪屿的人文精神,这些清新隽永的乡土气息,成就了他人生品格。先生为人古道热肠,儒雅蕴籍,真挚朴实则是厦门人性格的典型代表。先生自称很高兴我给他“平实流畅”这四个字的评语(我曾为该书在报刊上发表《平实流畅最真情》的书评),平实流畅是他文章的追求风格,而我觉得他的为人更是如此。
在林懋义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我们听到他大女儿和外孙对先生的深情怀念,点滴的往事,细微的父爱,真情的诉说,真是刺痛心扉。我深感他们家人有这样一位长者是多么幸福,我更为自己能得到先生的诸多教诲而感到无比幸福。只是今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先生的音容笑貌,再也品不到他的生花妙笔。但斯人已去,春色长在。先生的一生,用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评价最为贴切,那就是: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013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