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堵胤锡(1601年-1649年11月26日),又写允锡,又名锡君,原名灵授,字仲缄,一字牧子,号牧游。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今宜兴市屺亭镇前亭村人。明末及南明大臣。
目录
堵胤锡人物简介
少年时期
人物生平忠诚当官
清廉高洁
忧国忧民
一死效国
史书记载明史 堵胤锡传
野史无文 堵胤锡传
堵胤锡 人物简介
少年时期
人物生平 忠诚当官
清廉高洁
忧国忧民
一死效国
史书记载 明史 堵胤锡传
野史无文 堵胤锡传
展开编辑本段堵胤锡
堵胤锡,原名灵授,宇仲缄,一宇牧子,号牧游。先世为淮阴人。元至正二年(1342年)迁居宜兴善计乡前亭里。祖上有两代人出任过镇江卫指挥金事、南京兵马指挥使副指挥等武职。到明隆庆年间,家道式微,又因争产发生家庭纠纷,祖父堵佳寄寓于武进县夹山之麓随十房街村岳父王心崖家。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二月初八日,堵胤锡就出生在这里。因为堵胤锡后来在无锡从师;又以无锡籍参加科举,登进士第,所以, 《明史》和无锡地方志把他列为无锡籍。 堵胤锡生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岁父母双亡,投靠岳父陈大懋,师从马世奇,崇祯十年(1637年)中进士。官至长沙知府。当时山贼萧相宇作乱,数败官兵,堵胤锡能率乡兵破贼,杀贼魁,遂以知兵出名。李自成死后,其余部李锦、田见秀、刘汝魁、贺兰、李来亨等被堵胤锡安抚。福王时,历湖广参政,摄湖北巡抚事。行事“苟利国家,我则专之”。唐王立,任右副都御史。李自成死,众立其侄锦为主,拥兵三十万,骤至澧州。胤锡议抚,躬入其营,慰谕归附。王大喜,加封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制其军。遂与锦等深相结,倚以自强。 永明王时,任兵部尚书,封光化伯。在湖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等地进行反清活动。遭瞿式耜、李元胤的猜忌。堵胤锡等人主张联合大顺军和大西军,何腾蛟、瞿式耜则排斥农民军。瞿式耜同党的丁时魁、金堡等上疏劾奏他在湖南“丧师失地之罪”。永历三年(1649年)十一月与忠贞营的淮侯刘国昌出兵,是月二十六日,至浔州(今广西桂平),二十七日吐血病卒,年仅49岁,三军恸哭,如丧父母。王痛悼不已,辍朝五日,谕祭九坛,赠上柱国、中极殿大学士,太傅兼太子太师、浔国公,谥文忠。葬屺山西南麓(今属屺亭镇胜天村)。所著有《礼经泽书》、《诗经泽书》、《春秋说义》、《皇明史纲》及诗《耐可吟》、《马革集》等。
少年时期
他在11岁时,父母俱丧,12岁时,依于岳家陈氏。其岳父贫而好义,聘请塾师教他诗文。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十月,胤锡到无锡参加县试,被录取。十一月参加府试又被录取。十二月参加院试,被黜。这时无锡马太史赏识他的才学,受业于其门下,执弟子之礼,攻读数年,学业大进。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七月,他写了万言书呈何太守应瑞,太守奇其才,并予以热情的鼓励。天启二年五月,胤锡补府学弟子员。天启六年,他参加院试,名列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