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好官胡耀邦
令人崇敬的威勢聲望是怎麼來的,這是一個值得上下共同探討的話題。就中國國情而言,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至深的中國百姓,大多會在一些「好官」的身上,詮釋個人對於「威望」的理解,譬如古戲中時常提到的「包大人」包拯,以及「海青天」海瑞等等。
有意思的是,凡是青史能夠留下芳名的「好官」,很少能考證到「樹」的痕跡,一般都是由大量的「為民做主」事例在民間廣為流傳之後,在一代又一代百姓們心中「立」起來的。當代好官的「威望」也是如此。
豐碑在民眾心中
11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今年11月20日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同志誕辰九十周年。屆時,中央將舉行包括胡耀邦家鄉在內的一系列紀念活動。外電評論說,這是十六年來官方首次公開為胡耀邦舉行紀念活動。然而此前,網民們早已開始自發地向設在互聯網上的緬懷胡耀邦的靈堂獻花,也有點歌和上香的,花樣雖然不少,共同的「崇敬」之意卻在點擊率直線上升的方式中倍加凸顯,可見耀邦在民眾心目中的「威望」不減當年。
說起當年,自然要談到耀邦逝世的日子。
1989年4月15日早晨7點53分,胡耀邦因心臟病再次突發在北京醫院逝世,時年74歲。當晚,央視《新聞聯播》發布了訃告。隨後,耀邦家屬在家中小客廳設立了靈堂,並打開了位於中南海南長街一側的街門,供前來弔唁的人士自由進出。「從4月16日清早起,弔唁的人就絡繹不絕,其中有胡耀邦的部屬舊友,也不乏聞訊趕來的一般百姓。工作人員和自動聚集起來的舊屬,組成了臨時治喪小組,在院子裡迎來送往。南長街本來就較狹窄,一時各種車輛聚集,交通民警就主動出來維持秩序。到4月20日傍晚6時家庭弔唁截止時,去胡耀邦住處弔唁的各種人(包括幼兒園的孩子們)有數十萬人之多,連19日大雨滂沱之時也沒有間斷」。足見其威望之高,不讓當年的「十里長街送總理」。
給作家創作自由
筆者曾多年從事新聞工作,至今難忘與耀邦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幾件事。
以身作則禁「走後門」
再一件事是1987年7月,筆者以文化部代表團成員身份前往拉薩參加一年一度的「雪頓節」慶祝活動。抵藏之後,眼見拉薩市內層出不窮的新面貌,感慨萬千,不時向陪同人員追問其由來,得到的答覆都是「感謝黨中央,尤其是耀邦同志親自抓援藏工作,從而加快了西藏的建設速度」。其時,耀邦已經不是總書記了,藏族同胞們提起他來仍然十分動情。
構築和諧立黨為公
「威望」既可以在民心中找到港灣,也可以從官場上見其倒影。胡耀邦去世後,中共中央在悼詞中用「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馬克思主義者,中國人民的忠誠兒子和公僕」的高度評價,對其作了生動的詮釋。
筆者以為,在構築和諧社會,大力提倡「立黨為公」和「執政為民」的今天,「威望」在中國弱化的趨勢應該得到有效的遏止,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高級幹部,應該高度重視這個並非杞人憂天的話題,從「誠信」二字入手,通過求真務實的細緻工作,主動開展對於自身「威望是否下滑」的審視與搶救,直至像耀邦那樣,在民眾的心中紮下「威望」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