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诗魂今去矣!——记我与七月派著名诗人徐放的往年之交
一代诗魂今去矣!
——记我与七月派著名诗人徐放的忘年之交
杨立新
2011年5月4日,我国七月派著名诗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徐放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我与徐老相交有年,感情甚笃。可以说徐老与我既是师生,亦同父子。1997年我刚毕业分配到人民日报社工作时,经同事、室友蒋安全的介绍认识了徐老。记得我第一次去徐老家拜访,便立刻被他伟岸的身躯、豪爽的言谈、不羁的性格所吸引,从此亲承謦欬,多蒙教诲。徐老对我也以弟子相待,我考博时的专家推荐人、答辩时的论文评阅人都有徐老。他还非常关心我的生活,多次出面为我介绍朋友。徐老每有著述结集出版,总会马上打电话让我过去,签字相赠。可以说,我这些年的成长都离不开徐老的悉心栽培和教诲。
与徐老相处日久,我觉得徐老是一座山,仰之弥高;他也是一汪海,俯之弥深。徐老经历了风雨沧桑的不凡人生。他少有诗名,未及弱冠便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南城草》。1942年,在伪满洲国统治下的徐老,不愿当亡国奴,只身逋逃流浪,辗转北京、西安,去了延安。1955年,徐老因参与著名的“三十万言书”的写作,被打成所谓的“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蒙冤入狱、劳改。他先在秦城监狱关了10年零4个月,接着又被遣返回辽阳东部山区劳改3年,监督改造9年,前后遭受达长达22年的不公正待遇。1980年,彻底平反后的徐老回到人民日报社群工部工作,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马上投入到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中。他深知那些受极“左”路线迫害的同志所遭受的痛苦,放下自己深爱的诗歌创作,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使许多同志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
徐老有一方闲章,印文为“六步天下君”。我曾好奇地问他这印文是什么意思,徐老笑笑说,当年他在秦城监狱的房间只有六步大小,那里就是他的天地,他就是那里的皇帝!
也就在秦城监狱那狭小的六步牢房里,徐老以顽强的毅力用白话翻译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在狱中如豆的灯光下,他不停地写啊写,收缴了再写,一写就是十年。后来整理出版的《唐诗今译》、《宋诗今译》、《杜甫诗今译》、《陆游诗今译》、《唐诗绝句选译》、《宋诗绝句选译》、《唐诗三百首今译》等著作,很多竟然都是写于秦城监狱中。
离休后的徐老还是闲不住,在创作、讲学之余,他又爱上了收藏,费尽积蓄而乐此不疲。一有空,他便把我找去帮助他整理、鉴定古董字画。原始时代的石斧,战国的铜镜,汉代的青铜熨斗、朱彩陶钵、绿釉瓷炉,辽代的葵口白瓷碗,清代的青花小罐,以及历代古币,还有茅盾、沈从文、艾青的手札,胡风的6米诗稿长卷,于右任、弘一法师、启功的墨宝等等,能够亲手触摸到这些弥足珍贵的藏品,真使我大开眼界,欢喜异常。如今这些价值不菲的珍藏就陈列在徐老的母校东北大学的“徐放捐赠书画文物展室”里。其余的,则经义卖设立了一个永久性的“中国李白诗歌奖”,同时还资助一位患病的文学青年和“文革”中同受铁窗之苦、现已风烛残年的8位老友。
徐老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年至耄耋依然精神矍铄,乐观豁达,在他身上很难看到过去那段苦难岁月留下的痕迹。记得2001年11月我们给徐老过80大寿,徐老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地说:“我这辈子就像马路边上的小草,人踩马踏地,却活得很好。”临别时我祝愿徐老:“再祝米寿,更期茶寿!”
近两年,因我从报社迁居通州,便与徐老相见日稀,记得去年为徐老校对《唐诗三百首今译》时去过他家一趟,感到他的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了,出入都需轮椅。但我一直惦念着徐老,默燃心香一瓣祝他健康。
4月27日夜,仿佛有心灵感应,我洗漱完准备上床睡觉,走到书架前随手抽出了徐老的《风雨沧桑集》,我忽有感触地对妻子说:“也不知徐老的身体怎样了?”
不想一语成谶。临晨1点多钟,我忽然收到徐老亲人的短信,说徐老病危。当时我住在20公里外的通州,心急如焚,真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到徐老的病榻前。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和妻子匆匆赶往朝阳医院。在呼吸机鼻罩下的徐老急促地喘息着,伟岸的身躯也萎缩了许多,我走到徐老的身边俯身轻声地呼唤着:“徐老师,我来看您了!”徐老的眼晴几次微微张开旋又合上,我知道他有很多话要对我说,自己也无语凝噎。
出了医院,走在喧嚣的大街上,眼前桐花压枝,柳絮漫舞,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我想,历经磨难、生命力顽强的徐老一定也会像这路边的小草一样再次捱过严冬、焕发生机吧。
然而,不幸的日子还是到来了。5月4日傍晚,我忽然接到同事蒋安全的电话,说徐老已于当日上午10时50分驾鹤仙逝,明天将在朝阳医院举行告别仪式并火化。闻此噩耗,骇惋莫名!是夜无眠,遂拟一挽联,提笔书之,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5月5日上午,在朝阳医院逼仄的告别仪式厅里,我为徐老书写的巨幅挽幛却不能张挂。我默默地瞻仰着覆满鲜花的徐老,泪眼中的徐老是那样安详,仿佛正在酣睡。我向徐老投去了最后一眼,默诵着挽幛上的联语——
综平生著述累千万言,即陷囹圄之灾,能使古诗重光,当代作家,公真健者;
举终身遭际殉一件事,虽负独醒其累,卒得大名而去,前辈苦行,吾子识之。
(杨立新, 男,安徽宿州人。现为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一读室主任,主任编辑。通讯地址:人民日报社总编室 邮编:100733,电话:1300108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