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35286243
本馆由[ 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2年05月02日

海因里希·楞次—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2012-05-02 09:29:27      发布人: 孝爱天使

  楞次(Lenz,Heinrich Friedrich Emil)1804年2月24日诞生于爱沙尼亚.1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家乡的道帕特大学.1828年被挑选为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初级科学助理,1830年被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834年选为院士.曾长期担任圣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主任,后来由教授会选为第一任校长.

  楞次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研究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当时已有许多便于记忆的“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右手螺旋法则”等经验性规则,但是并没有给出确定感生电流方向的一般法则。1833年楞次在总结了安培的电动力学与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后,发现了确定感生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这一结果于1834年在《物理学和化学年鉴》上发表。楞次定律说明电磁现象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1842年楞次独立于焦耳并更为精确地建立了电流与其所产生的热量的关系,后被称为焦耳定律或焦耳-楞次定律。他还研究并定量地比较了不同金属的电阻率及电阻率与温度间的关系。

  在电工技术、地球物理与电化学方面他也作了大量工作。

  1845年在他的倡导与协助下成立了俄国地理学会。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他还培养出一批著名的俄国物理学家。

  楞次在物理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电磁感应的楞次定律和电热效应的焦耳-楞次定律.

  1833年,楞次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宣读了他的题为“关于用电动力学方法决定感生电流方向”的论文,提出了楞次定律.亥姆霍兹证明楞次定律是电磁现象的能量守恒定律.

  在电热方面,1843年楞次在不知道焦耳发现电流热作用定律(1841年)的情况下,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他用改善实验方法和改用酒精作传热介质,提高了实验的精度.

  1831年,楞次基于感应电流的瞬时和类冲击效应,利用冲击法对电磁现象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每匝线圈中电动势之和,而与所用导线的粗细和种类无关.1838年,楞次还研究了电动机与发电机的转换性,用楞次定律解释了其转换原理.1844年,楞次在研究任意个电动势和电阻的并联时,得出了分路电流的定律,比基尔霍夫发表更普遍的电路定律早了4年.

  1865年寒假,楞次在意大利罗马中风去世.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