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波:人生有浪亦不惊【一】
孟波先生走了一年了。时岁99的他,是静悄悄地离开的,毫无痛苦,似乎是匆匆去赴四个月前离他先走一步的夫人——著名作曲家严金萱的天堂之约的。
记得孟老辞世前十余日,我与作曲家陆在易一起手捧鲜花前往华东医院探望,此时他已有十余天未进食,全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身体极度虚弱,不过尽管时睡时醒,但意识相当清楚。听到陆在易轻唤,哆嗦着嘴唇“嗯——”了一声,伸出白皙而干枯的手,颤颤巍巍地侧身与我们握手。使我们吃惊的是,此时孟波虽然已无力讲话来表达,握手时却极为有力。“你上次介绍关于《上海之春》的这段历史,我已记录下来并已发表在《上海音讯》上了。”闻得此言,孟波再次缓缓地伸出不打点滴的左手,第二次紧握住陆在易的手。“《上海之春》能成功举办并一直持续至今,是与你的创导和努力分不开的,现已成为上海城市的一个品牌、名片。”陆在易动情而肯定地说。
“老孟,20年前在抗战胜利50周年时,我曾邀你来好小囡少儿合唱团讲述当时你创作的抗战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孩子们听了很感动。20年过去了,抗战胜利70周年了,希望你早日康复,我想再次邀请你来替我们‘好小囡’的新一代团员讲讲这段历史。”我不紧不慢地说着,老孟听后嘴角悄悄地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已经说不出了,只是再次伸出温暖而布满皱纹的大手,牢牢地紧紧地和我握着,怎么也不肯松开……
——转载自2016.6.30《解放日报》作者 赵家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