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家孟波严金萱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28860349
本馆由[ 紫百合 ]创建于2015年03月19日

特别策划:不老的“蝴蝶”《梁祝》50年【一】

发布时间:2015-05-12 06:42:14      发布人: 紫百合
        “两只蝴蝶”——不是那首被唱烂的流行歌曲,而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制造的美丽意象,在春日的艳阳下,向我们翩翩飞来。五十年的光阴在网状的羽翼上刻录下多少悲欢,不止是梁祝这对旷世情侣的生死咏叹,更有无数中国民众的刺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半个世纪后的纪念出于一次隆重的爱情礼赞,我们关注的焦点就在于:为何,这一支曲式和演奏技巧上不那么复杂的协奏曲能深深打动几代中国人,甚至外国人也誉之为“中国人的罗米欧与朱丽叶”?
 
  或者在“蝴蝶”的注视下,我们还要设问:为何,当年上海音乐学院的几个年轻学生能获得意外成功?
 
  为何,在那个火红的年代,“蝴蝶”能够破蛹而出,飞向花海深处?
 
  为何,外国演奏家演绎《梁祝》往往别有一番韵味,将中国文化的密码破译得无比细腻感人?
 
  为何,两位曲作者在巨大的荣誉面前,一度割席而走,形同陌路?
 
  为何,五十年后,“蝴蝶”的身影虽说轻盈依旧,却总带着一丝寂寞的哀怨?
 
  “蝴蝶”,你能告诉我吗?
 
  《梁祝》琴弦上的两只蝴蝶
 
  两只披着中国彩衣的蝴蝶,轻轻地飞到小提琴上,在四根银弦上跳舞,这一跳,五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作者之一陈钢说:“在一个纯情的年代由两个纯情的年轻人写了一首纯情的作品。”其实,它是一个民族对爱情与人性的盛大礼赞,是“苦难与光荣”共同铸就的不朽神话。
 
                                                    撰稿·沈嘉禄(主笔)
转载自《新民周刊》 2009-04-05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