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家孟波严金萱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28860349
本馆由[ 紫百合 ]创建于2015年03月19日

《梁祝》的尴尬:国际化进程步履艰难【二】

发布时间:2015-05-06 06:50:58      发布人: 紫百合
国际化进程未雨绸缪
 
  时隔整整半个世纪,《梁祝》已被所有中国小提琴家演遍拉齐。从首演者俞丽拿到替补首演者沈榕,加之老、中、青三代的无数小提琴家诸如林克昌、盛中国、薛伟、吕思清、谢楠和王之炅等,一大批中国小提琴家以《梁祝》闻名遐迩。也许,没有孟波当年对“梁祝”的批示,中国也就不会诞生如此多的一流小提琴家。
  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为世人传唱、演奏方显其伟大之处。像音乐史上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分别由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与柴可夫斯基创作,几乎是全球所有小提琴家必演曲目。纵观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演奏史,一方面,本国的乐团、指挥家和演奏家会力推本国作品,并藉由大师级音乐家拓展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音乐学家会研究其曲式技法、乐谱出版商发行校勘版和纯净版乐谱,经纪人则进行推销并征收作品版税,唱片商录制发行唱片在全球发行,所有环节构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该作品的坚强后盾。
  遗憾的是,如上两方面对于《梁祝》均是未雨绸缪。
  较之以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为蓝本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梁祝》的国际化进程其实要早得多。
  1959年秋天,在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留学的指挥家曹鹏迎来毕业音乐会,便邀请苏联小提琴家格里希登出任《梁祝》独奏,自己指挥莫斯科交响乐团协奏。一部中国本土独立原创作品在杀青当年便能登上世界舞台,在今天看来亦是一个奇迹。
  然而对《梁祝》国际化之路起到决定性因素的非NAXOS唱片公司莫属。1978年,后来成为NAXOS唱片公司总裁的克劳斯·海曼为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灌录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林克昌指挥日本名古屋爱乐乐团演奏,此成为《梁祝》唱片国际化的先驱者,也是NAXOS前身HK唱片公司发行的首款唱片。
  在克劳斯·海曼精明的商业炒作下,西崎崇子先后在NAXOS发行了数十款《梁祝》唱片,获得五个“金唱片”大奖和一张“白金唱片”大奖,赚得盆满钵满。
  克劳斯·海曼利用NAXOS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和后来建立的专门用于中国音乐的Marco Polo品牌将西崎崇子塑造成了《梁祝》代言人。这对“夫妻档”紧密团结,可又由于海曼对妻子的排他性推销,令其他小提琴家进入NAXOS发行《梁祝》唱片几乎不可能。只有两个例外,分别是徐惟聆和吕思清在副牌Marco Polo录制的此曲;另有一款从“中唱”授权发行的《光辉岁月》俞丽拿版唱片早已断档。
  海曼的“独家”策略使得西崎崇子成为NAXOS旗下的头号艺人,《梁祝》虽得益于西崎崇子和NAXOS推介,但唱片公司和演奏家才是这一商业活动的真正赢家。
  直到2007年,美籍犹太裔小提琴家吉尔·夏汉姆与新加坡交响乐团录制了一版《梁祝》,由水蓝指挥,名不见经传的独立厂牌Canary Classics发行。虽然此版录音被包括作曲家在内的音乐人士誉为迄今为止最好的《梁祝》版本,但夏汉姆和独立厂牌毕竟影响力有限,唱片全球发行不畅,作品推广不济。
  在现场演奏方面,最近除了吉尔·夏汉姆与新加坡交响乐团和杜梅在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与中国爱乐乐团的演奏,很少有国外小提琴家或乐团演奏此曲的例子。而国内交响乐团和小提琴家出国巡演则出于商业和情面考虑大多选择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作曲家作品,较少触及《梁祝》。
             (未完待续)
 
              文/ 唐若甫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20090522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