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迪我曾是利玛窦的样力助手
在北京的最初几年中,庞迪我曾是利玛窦的样力助手,当利玛窦忙于酬醉和著书立说时,庞迪我则为准备领洗者讲解教理,因当时他已能善说华语。1605年,他在北京郊外约96公里处的几个村庄中,曾为10至12人付洗。次年,他又去另一村庄为13人付洗,当地居民们热诚欢迎他再去传播教义。
利玛窦去世后,庞迪我负责对外事务。在士大夫们的建议下,庞迪我与熊三拔上疏奏请赐予葬地:“……俾异域遗骸,得以埋瘗,而臣等现在四人,亦得以生死相依……”叶向高阁老,向来对神父们很友善,认为按通常程序奏请皇上,会很难通过,但亦不予退回,幸赖天主助佑,此建议在朝廷会议上没有遇任何反对意见,乃由皇上交叶阁老办理,而得以顺利解决。依靠叶阁老和其他友人的帮助,人们提出了四处地块,供庞迪我神父选择。他择定了阜城门外不远处,被籍没的杨太监私建的二里沟佛寺房屋38间,地基20亩。经改建堂宇工程完成后,利玛窦灵枢,在以十字架为前导的教友送殡队伍护送下,即迁葬于此。利玛窦墓在花园尽头处,靠近小圣堂,此堂为砖砌,上为圆顶,下为六角形,外有两个半圆形的护墙;利玛窦墓用砖砌成,砌时不用石灰,而用泥塑偶像捣碎后的泥土代之。
1611年11月1日诸圣节(诸圣节亦称“诸圣瞻礼”,是天主教和东正教节日之一,日期为11月1日),在管风琴和其他乐器的乐声中,在此举行了首次弥撒,教友们都来参与圣祭。此圣堂供奉救主像,而神父们又在横廊左角,另建一小堂,供奉罗马圣母大殿的圣母像,因利玛窦生前许愿建堂,以谢定居中国之大恩。在供奉救主像的圣堂上,高悬“钦赐”两字的匾额。皇帝钦赐隆恩的消息,不久传遍各省,传教事业在庞迪我的贡献下大为广扬。
等到利玛窦安葬的相关事宜结束后,庞迪我神父利用部分时间专心于用中文著书立说,用来辅导望教者,劝化异教徒之用。1611年,偕熊三拔神父,奉朝廷命,从事修改历法工作。在1611年庞迪我神父曾遭到暴民们的野蛮袭击,差点死去,同时又多次受大吏门的欺凌,而屡濒于危。1616年南京教难时庞神父虽曾一再向皇上提出申辩,但没有效果,因朝政掌握在奸党之手,最终庞迪我神父与其他在京教士,都被驱逐出境。
在驱逐的命令下达后不久,庞迪我等奏:“臣与先臣利玛窦等十余人,涉海九万里,观光上国,叨食大官,十有一七年。近南北参幼,议行屏斥。窃念臣等焚修学道,尊奉天主,岂有邪谋,敢堕恶业?惟圣明垂怜,候风便述国。若寄居海屿,愈滋猜疑。乞并南部诸处陪臣,一体宽假。”无奈圣上没有回心转意,在到达澳门后不久,即于1618年1月,奉主召归天,永想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