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达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1940
本馆由[ tb5l3 ]创建于2010年01月05日

尹达-治学道路

发布时间:2010-03-19 10:13:17      发布人: tb5l3
    尹达的治学道路有着极其鲜明的特色,这就是1982年4月在母校河南大学最后演讲中的八字概括语:“从考古到史学研究”。
  尹达的人生道路和学术道路,深深受着两个人的影响:一位是郭沫若,一位是梁思永。
  上个世纪40年代,尹达明确表示:“三十年代,我读了郭沫若关于古代社会的着作后,就很自然地吸引着我。……我之所以学习考古,而且走向革命,都同样是受到了郭老的影响。”1945年郭沫若的《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在重庆发表,身居延安的尹达发表《郭沫若先生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经周恩来往返重庆———延安,转达彼此的着作,尹达同郭沫若建立起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深厚友谊。对于受郭沫若的影响,尹达有这样的自白:“在治学的精神上,我已成为郭老的私淑弟子了。”
  1954年4月梁思永在北京病逝,中国科学院举行纪念会,院长郭沫若出席,尹达以《悼念梁思永先生》为题在会上报告了梁思永生平学术活动和成就,这样评价梁思永的贡献:“一九三一年的春天和秋天,思永先生主持河南安阳的后冈遗址发掘工作,在这里找到了小屯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之具体的层位关系,……这好像是一把钥匙,有了它,才能打开中国考古学中这样的关键问题;有了它,才把猜不破的谜底戳穿了。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这功绩应当归之于思永先生。”尹达的《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分析》一文正是以梁思永参加、主持、领导的一系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为坚实基础,准确地运用关于“小屯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之具体的层位关系”这把“钥匙”,经过缜密论证得出确论的。他此后关于新石器时代的一系列研究,都是以此为基点逐渐深入并理论化的。1955年8月《中国新石器时代·后记》有这样一段文字:“现在梁思永先生已去世一年多了,我谨以这册书的出版永志思永先生的热情。”《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永志”的实际是尹达与梁思永的学术渊源。
  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决定尹达必然会走出一条“从考古到史学研究”的治学道路。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