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望中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19333311
本馆由[ 开心 ]创建于2014年05月23日

陈秀仕简历

发布时间:2014-05-28 12:01:04      发布人: 开心

  陈秀仕原籍福建。生于缅甸勃生市,父亲是读过私塾的一位秀才,因生活所迫到缅甸谋生,由店员变为经营土产的资本家。母亲是一位善良的家庭妇女。秀仕自幼聪明好学,胸有抱负,父亲曾以她生为女性感到惋惜。她以优异的成绩念完小学后辍学在家。家里给她定了婚,对象是表兄,开始她很满意,但经过了几年接触,她发现两人在思想、感情上有很大距离,因此婚期拖了好几年。后来秀仕下了很大的决心,在作了充分的准备后(一九三0年或一九三一年),瞒着家人远涉重洋逃跑回国。

  她回国后在厦门大学附设高中念了两年书,一九三三年转到上海复旦大学附中,一九三四年高中毕业后考上暨南大学外文系。上海沦陷后,暨大迁入内地,秀仕在暨大党组织领导下,随同转入江西南昌,后又转到吉安。一九三八年前后在江西入党。一九四一年一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新四军军部在皖南遭受重大损失,秀仕根据党的指示转移到桂林,又由桂林转到香港,再从香港转上海暨南大学念完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半年),毕业后由香港办事处派她到缅甸工作。

  秀仕到缅甸后,凭她的经历和学历,在缅华教育界中成了一个难得的人材。当时缅甸只有两所华侨中学,一所在仰光,一所在勃生。仰光华侨中学是国民党控制的,勃生华侨中学即在我们的影响和领导下,秀仕在该校担任校长。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新加坡很快沦陷,缅甸也眼看无法保住。为了接受新加坡的教训,华侨的进步力量奉命撤退。为了适应战争,进步华侨组织了战时工作队,并在曼德勒市(瓦城)办了一张《缅京日报》。报纸的宗旨是配合抗日宣传,动员华侨参加抗日活动。秀仕参加了《缅京日报》工作并担任了记者。当日军从缅甸迫近保山时,陈秀仕随报社退入昆明。动乱时期汽油不容易购买,经昆明南洋树胶公司副经理黄道渊的介绍,秀仕应约到郊区碧鸡关取油,却被西南运输公司的司机谋财害命,将秀仕当场打死。时为一九四二年六月三日,秀仕年仅三十岁,是正当她的青春最美好的时期,她的才华也正在焕发的时候。对她的不幸,同志们感到很大的悲痛和愤怒。为了纪念她的被害,我们家里在她被害的地方就地安葬了她并立了墓碑。一九四六年重返缅甸工作时,曾停车到她的墓地凭吊。但一九五一年初我回北京汇报工作后从滇缅公路回缅甸时,她的坟地和墓碑再也找不到了。

  秀仕不仅是我的亲二姐,我们又是最亲密的同志。在家庭中我们志同道合,姐弟间不存在任何芥蒂。她有做姐姐的风度,对弟妹关怀备至。在上海时期,我穿的毛衣是她亲手给我织的,我要去日本时,她怕我在异国生活会遇到困难,毫不吝惜地把她的首饰(项链)送给我。她的遇难,不仅使党损失了一位经过多年培养的干部,也是我们家庭中的最大损失。徐迈进同志当时是《缅京日报》的负责人和我们一起撤退的,他重返重庆《新华日报》工作时,就想在《新华日报》为秀仕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后来考虑到这样做会泄密,就没有动笔。我想为自己的姐姐写篇纪念文章,用以表达我多年来的哀思,这个念头已经有四十三年。但前一段我在海外工作,一九六二年回国后又因种种原因未动笔,但思想上总感到有什么事情未了。前不久张弘同志给秀仕写了纪念文章,并寄来征求我的意见。杜宣同志我是最近才知道他在桂林认识了秀仕,并准备为她写文章。作为秀仕的亲属,对他们这种崇高的阶级感情,我表示由衷的钦佩。在匆忙中凭回忆我也赶写了以上的情况,就算是我对二姐秀仕被害四十三周年的深切悼念。

  林蒂

  一九八五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